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3.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
    (1)当代军备竞赛的特点

    军备竞赛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间军事和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出现了可以实施远距离打击的战略核武器以后,在全面战争中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和重要性都大大增加,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在战争开始后再进行长时间的动员,战争持续的时间也将缩短。在和平时期贮存大量武器装备显得更加重要,军备竞赛的军事意义更加突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还加快了武器装备更新的速度,不断为军备竞赛开辟出新的领域,使其一轮接一轮地进行下去。这种军备竞赛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在当代世界上,只有美国和苏联有能力在各个军备领域进行全面的竞赛。所以,超级大国之间长期持续并且不断加剧的军备竞赛,是冷战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世界军事的显著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40多年来,美苏两国不仅在常规军备方面进行竞赛,更把巨大的力量投入战略核军备竞赛;它们不仅注重军备的数量,而且竞相提高军备的质量;它们相互指责对方扩军备战,威胁自身的安全,又都不惜代价地谋取军备优势,并把这种优势(至少是均势)看作超级大国地位的重要象征和向对方施加压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军备竞赛不仅具有军事意义,还具有政治意义。随着核军备水平的提高,政治意义逐渐超过单纯军事的意义,使军备竞赛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国家意志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并且成为超级大国相互关系的晴雨表。这是当代军备竞赛的特点之一。

    军备竞赛的主要后果是超级大国军备水平不断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苏两国积聚了空前规模的军备,特别是足以多次摧毁对方乃至世界的核军备,使世界长期笼罩在核战争的阴影下。就此而言,冷战是历史上战争危险最大的和平时期。随着核军备水平的提高,出现了" 相互确保摧毁" 的" 恐怖平衡" 局面,竞赛双方都由于面临毁灭性报复而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所以,军备竞赛造就了可能摧毁竞赛者自身的力量,造就了一大批连制造者也不敢贸然使用的武器,从而成为使高军备水平下的畸形和平得以延续的因素。这是当代军备竞赛的另一个特点。

    在冷战前期恐怖平衡出现前,竞赛的一方竭力维护核垄断(或核优势),另一方竭力改变核劣势。在恐怖平衡出现后,双方都力图在确保这种平衡的基础上寻找使对方的核威慑失效的办法。这促使双方倾尽全力继续进行军备竞赛,从而给双方都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减轻负担并减少所面临的威胁,在战后军备竞赛开始之初,双方就开始寻求控制军备竞赛的办法。军备控制谈判始终与军备竞赛相伴相随,这是当代军备竞赛的又一个特点。

    到80年代末,随着冷战走向终结,超级大国之间的核军备竞赛基本停止。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备竞赛。它没有导致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积聚起来的大量核军备开始被部分销毁。这样的结局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但是,这不意味着军备竞赛的彻底结束。

    (2)军备控制与裁军谈判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起,军备控制与裁军谈判便断断续续地进行。谈判的最初目的是裁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急剧膨胀起来的军备,巩固和平局面,以及管制刚刚出现的核武器技术。随着冷战的开始和加剧,军备控制与裁军谈判成为超级大国削弱对方、谋取优势的手段之一,形成了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并行,前者愈演愈烈,后者长期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局面。所以,军备控制与裁军谈判是冷战时期超级大国军事、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侧面,是军备竞赛在外交领域的延伸,谈判的曲折历程反映了它们在军备方面的激烈竞争。

    军备控制与裁军谈判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既有军备的基础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世界当代军事史简介 >世界当代军事史目录 > 3.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