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4.国防经济体制
    国防经济体制是领导和管理国防经济的组织体系。它既是整个国家经济体制的重要部分,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军事制度。

    经济条件是国防建设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有决定性的影响。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不断加快,战争的经济消耗达到空前巨大的规模。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研制新一代武器装备的周期缩短,武器装备向着结构电子化、操作自动化、精确制导化的方向迅速发展,武器装备的生产不仅消耗更多的资源,而且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更精密的工艺,还对科研和军工生产的组织管理以及与各个工业部门的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许多国家在加强军队建设的同时,都非常注重增强国家的国防经济潜力。

    国防经济的范围极其广阔,包括国防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战略物资储备、国防财政等大的门类。其中国防工业直接为武装力量提供武器装备,是国防经济的核心部门。

    和平与战争总是交替的。一方面是战争经常发生,另一方面是和平时期总比战争时期长得多。而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的需要量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又相差极为悬殊,不可能像民用物品那样均衡生产。这是国防经济不同于民用经济的主要特点。因此,既要保证战争时期对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的巨大需求,又要在和平时期不使过多的国防工业生产力闲置而造成严重的浪费,是国防经济体制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下面分别介绍当代世界上国防经济体制的两种基本模式。

    (1)美国模式

    美国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基本上没有专门的、独立于民用经济的国防经济部门,国防经济体制具有以下特点:

    ——军民兼容。美国仅有极少的生产火炮、轻武器和弹药的工厂是由政府直接掌管的、专门的兵工厂,绝大多数国防工业企业都是私营企业,既生产军品,又生产民品,是军民兼容、亦军亦民的两栖性企业。据估计,美国有80%的航空与空间工业企业、60%的造船企业、40%的电子工业企业、30%的机械工业企业都从事军工生产,总计有1 /3 以上的工业企业参与军品的研究与生产。例如:洛克希德、麦克唐纳- 道格拉斯、波音等著名飞机制造公司,除生产民用飞机外,还生产军用飞机、导弹等;一些汽车制造公司生产坦克、装甲车等军用车辆。这一特点使美国的国防工业寓于整个国家经济之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基础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平时期企业主要生产面向市场的民用产品,使生产能力得到较充分的利用;一旦发生战争可迅速向军品生产转换。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经济不必经过大规模动员就能转入战时经济轨道。这种体制实际上是一种常备型的准战时经济体制。此外,这种体制还有利于企业把利用政府经费研制武器装备而开发出来的新技术迅速、广泛地应用于民品生产,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迅速发展。

    ——实行承包合同制。绝大部分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品的生产和科研通过国防部与私营企业签订承包合同的方式组织实施。美国约有2.5 万家国防工业承包商和5 万家分包商,其中几十家大企业承揽了相当数量的军事合同。大多数军品订货的价格是由成本加一定比例的利润构成的,政府在执行合同时采取预先付款并每周一次的办法,这对私营承包商极为有利,从而推动企业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提高国防经济效益。美国在二次大战以后不断增加国防预算,每年都要采购巨额军用物品,使长期承揽军事合同的大企业以及承担科研工作的研究、教育部门同国防部以及军队的联系日益紧密。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称其为" 军界- 工业界集团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世界当代军事史简介 >世界当代军事史目录 > 4.国防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