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4.国防经济体制
".它们对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具有重要影响。

    ——国家推行大规模研制计划。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起,美国政府注重制订和推行大规模武器研制计划,动员众多科研和生产单位参与实施,对推动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和科技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中较著名的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推行的以研制原子弹为目的的" 曼哈顿计划" ,从50年代末开始执行的以登上月球为目的的" 阿波罗计划" ,80年代实施的以建立战略防御体系为目的的" 星球大战计划".以阿波罗计划为例,该计划由国家宇航局组织实施,历时十余年,政府同76个主要承包商和2.1 万个分包商签订合同,合同总金额达300 亿美元,先后动员45万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参与,到70年代初实现登月。该计划的直接目的虽然不是军事的,但所开发的技术都可以直接在军事领域应用。这类大规模的研制计划代表了一定时期美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把民间的科研和生产纳入政府确定的目标的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开放的经营方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尽管实行军民兼容,在和平时期仍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生产能力闲置。为进一步利用这些生产能力,政府积极推动武器装备出口,并以此增进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

    冷战结束后,这种倾向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在发展国防经济时积极利用盟国的力量。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它们的科技和工业能力显著增加,并在某些领域跃居领先地位。美国除引进国外科技人才和先进技术以外,还吸收盟国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参加军用物品的联合研制和生产。特别是80年代的星球大战计划,有西欧、日本等多国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广泛参与。

    西欧和日本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采用与美国类似的国防经济体制。

    (2)苏联模式

    苏联是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的国家,长期坚持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与其有关的重工业的方针,国防经济部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封闭性。主要特点如下:

    ——军民分离。几十年来,苏联建立了一整套独立于民用经济部门的、专门的国防经济体系,对国防工业企业实行封闭管理,某些尖端项目的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甚至处于基本上与外界隔绝的状态,连各种基本生活设施都要自己配套。这种特点强调了军工生产的保密性,更能适应战争的环境。但是,军民分离使国防工业不得不保持庞大的规模,在和平时期大量生产能力闲置,造成国防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效益低下。由于苏联非常重视加强国防实力,在国防经济部门内集中了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军民分离使这些先进技术无法应用于民用经济,造成国防经济与民用经济技术水平的强烈反差。

    ——高度集中的管理。苏联的国防经济由最高领导层直接控制,重大技术的开发、重要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等均由苏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苏共中央国防工业部、部长会议国防工业委员会和有关工业部组织实施。国防工业企业按不同的部门由十余个工业部分管,不同部门之间以及同一部门内不同企业之间的联系极少。各个企业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组织生产,在生产和财务上均无自主权。在武器装备的研制上,通常由几个科研单位或小组同时进行某种武器的研究,相互间有一定的竞争,但竞争只限于技术方面,与经济利益无关。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挥过积极作用,在战后和平时期也有利于集中国力进行军备竞赛,但缺乏灵活性,弊端日益明显。

    ——注重建设完整、配套的国防工业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调整工业布局,在远离边境的内地建设战略后方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形成了以乌拉尔地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世界当代军事史简介 >世界当代军事史目录 > 4.国防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