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3.战役理论新趋向
代兵器的射程、航程和威力空前增大,并由于敌方在战役纵深部署有大量远战兵器,能对进攻军队造成严重威胁,苏军认为现代战役更加具有大纵深性质,强调在战役中对敌防御布势的全纵深实施综合火力杀伤,以高速度向敌战役纵深发展进攻,并使用空降和机降部队实施空中纵深攻击,以配合正面进攻。

    第三,强调现代战役的立体性质。苏军认为:现代战役的规模不仅要以正面和纵深来计算,而且要以高度来衡量;军队已有可能实施立体机动、立体攻击、立体指挥、立体补给;战场也将由平面战场发展为立体战场,包括空间战场、高空战场、中空战场、低空战场、地面战场以及水面战场、水下战场,战役行动将在各个层次同时展开。70年代华约组织还提出" 空地突击群" 的概念,主张更有效地使用直升机配合高度机动的地面部队实施立体作战,对陆军战役理论有深刻的影响。

    随着战役理论的发展,苏军在70年代末修改和充实了战役原则。新的合同战役原则共13条,即:军队时刻保持高度的战斗准备,随时能在使用和不使用核武器的条件下作战;行动积极坚决,全力夺取和保持主动权;参加战役的所有军兵种军队密切协同;在关键时刻坚决集中力量于最重要的方向(地域),执行主要任务;同时不间断地杀伤战役布势全纵深的敌人;不停顿地作战;大胆机动兵力兵器;及时建立、使用和恢复预备队;达成行动的突然性;充分发挥全体军人的政治精神力量,保证完成战役任务;对战役进行全面保障;保持和迅速恢复军队的战斗力;对军队实施不间断的指挥。

    苏军的战役理论主要针对冷战时两大军事集团可能在欧洲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认为地区性冲突是对安全的主要威胁,因而主张实行" 全方位机动防御".俄罗斯军队在继续注重防御作战的大纵深和立体性质的同时,尤其强调实施高度机动的战斗、交战和战役。

    (2)美军战役理论

    直到80年代初期以前,美国军方仍然坚持把战争行动区分为战略性和战术性两类,因而把军事学术划分为战略和战术两个层次,只规定基本的战略理论和战术理论,而没有独立的战役理论。组织和实施战役的问题,一部分列入战略范畴,一部分列入战术范围。从军事学术发展史的角度看,这种划分方法反映了传统的观念。

    美国的军事理论研究一向偏重于实际应用,即偏重于对具体作战方法和武器在作战中的运用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的军事技术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创造了不少新的作战方法。而在朝鲜战争以后,美军的作战经验主要局限于小部队作战,因而多年来只注重对师以下部队战术的研究,不注重对军以上大部队作战问题的研究。这是美军迟迟没有形成独立的战役理论的直接原因。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军曾制定9 大作战原则,即:目的明确;强调进攻;集中兵力;节省兵力;实施机动;统一指挥;保障安全;出敌不意;简明扼要。美军认为,这9 项原则是适合指导所有层次作战行动的一般原则,因而也适合于指导各种规模的战役。

    70年代以来,美军更加感到在欧洲战场同华约组织军队作战时将处于数量上的劣势,认为过去确定的用火力消耗对方兵力的作战原则是不适宜的,提出通过在整个战场范围内实施避强击弱的战役机动获取战略优势,因而加强对战役理论的研究。1982年8 月,美国陆军颁布新版《作战纲要》,正式把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活动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级,首次把战役学列为军事学术的一个独立范畴。这标志着美军战役理论的初步形成。1982年《作战纲要》认为:战役学研究如何使用现有的军事力量在一个战区内达成战略目的。简而言之,它是大兵团作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世界当代军事史简介 >世界当代军事史目录 > 3.战役理论新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