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六、重要战事简介
    1.中国解放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垄断国家政治权力,国民政府继续获得广泛的国际承认,在日本投降后接收了大部分日本占领区。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发展壮大。到抗战胜利初期,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 亿;人民军队主力发展到130 余万人,民兵发展到260 余万人;日本投降后进军东北,在那里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拥有巨大影响的重要政治力量,并积极主张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国内其他民主势力也要求国民党放弃对政治权力的垄断。

    从1945年下半年到1946年初,国共两党举行一系列谈判,先后就双方军队停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军队整编等达成协议。1946年3 月国民党中央全会推翻政协协议,企图继续维持对政治权力的垄断;国共双方在东北问题上也相持不下;国内局势日益严峻。

    1946年6 月26日,国民党政府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协议,在美国的帮助下,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从此发动了向各个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全国内战因而爆发。中共中央随即决定以自卫战争抗击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后来又将自卫战争发展为以推翻国民党的统治为目标的全国解放战争。解放战争又称"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争第一年,从1946年6 月到1947年6 月,国民党军队实行军事进攻,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实行战略防御。

    从1946年6 月起,国民党军队相继向中原、华东、晋冀鲁豫、晋绥、晋察冀、东北等解放区发动进攻。当时,国民党军队共有430 万人,拥有3.39亿以上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大多数近代化工业较发达的城市和绝大部分交通干线,并接收了100 万侵华日军的武器装备,得到美国的大量军事、经济援助,在力量对比上拥有显著优势。国民党企图凭借优势在3 ~6 个月内击溃人民军队主力。到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了解放区的105 座城市,包括华北重镇张家口。随后,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通过维护其独裁统治的宪法,强迫中共代表机关从其统治区域撤退,最后关闭了和谈之门。

    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共产党依据双方力量对比,实行了内线作战,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人民军队依托解放区,在8 个月内平均每月歼敌8 个旅(师),消耗了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机动兵力。而国民党军队虽然占领许多城市和乡村,却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被迫延长战线,分散兵力,进攻势头逐渐减弱。到1947年2 月,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状况发生变化,人民军队改变了战略上的被动地位。

    从1947年3 月起,国民党军队放弃全面进攻,将进攻的重点放在南部战线的两翼,即陕北和山东,而在其他战场上取守势,企图集中主力逐步消灭各地区的人民解放军。

    在陕北,国民党军队集中25万军队发动进攻,而在那里的人民解放军仅2 万余人。3 月19日,解放军在掩护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首脑机关转移后,主动撤出首脑机关原所在地延安。毛泽东率中共中央精干机关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作战。解放军利用陕北的险要地势和良好的群众条件在广大地区迂回作战。到5 月初,经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歼敌1.4 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企图消灭共产党首脑机关和西北解放军、或将其赶到黄河以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陕北战局。

    在山东,国民党军队集中45万兵力,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华东解放军则采取以一部正面阻击,以主力向敌战线两端反击的战法,在泰安、临沂、蒙阴、沂蒙抗击国民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世界当代军事史简介 >世界当代军事史目录 > 六、重要战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