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3.越南战争
持续时间较短;在山区多实行分进合击,包括使用直升机快速开进;在平原多首先用直升机和装甲车迫使解放武装力量进入预定的" 歼灭区" ,然后实行联合围歼。清剿通常是扫荡的延续,目的是进一步肃清分散活动的解放武装力量,通常由正规部队与地方保安部队、民卫队配合进行,并辅之以治安和民政措施,持续时间较长。封锁主要针对边境地区和主要根据地,目的是阻止北方向南方和根据地向其他地区的" 渗透" ,主要措施包括广泛建立据点、进行地面和空中巡逻、严密控制交通线等。为严密封锁丛林地区,美国从1962年起大量使用落叶剂等化学武器,企图消灭解放武装力量借以隐蔽和发动伏击的植被,并使解放武装力量失去粮食来源。对主要根据地,除进行封锁和扫荡外,还进行密集的" 闭锁轰炸" ,在轰炸中大量使用凝固汽油弹。这种轰炸往往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对老挝境内的胡志明小道,美国则直接进行空中轰炸。美国还支持老挝右翼势力控制政权。

    1961年,英国著名反游击战专家汤普逊应美国要求前往越南南方考察后提出分批建立" 战略村" 的计划,即以自然村为单位严密设防,称为战略村,将农民集中于其中;再把相邻的战略村联成一片,外设封锁地带;目的是把农民同解放武装力量隔绝开,使后者得不到食物和兵员供给,并丧失战斗主动权。这项计划得到肯尼迪和吴庭艳的赞赏。从1962年初起,在美国的支持和援助下,南越政权先后建立了8000多个战略村,将全部农村人口的2 /3 以上集中到战略村内。在战略村的基础上,设立基层行政机构,建立民卫队等组织,实行" 联保制" ,整肃村内支持或同情民族解放阵线的人。建立战略村是特种战争中的主要治安和民政措施。美国和南越政权希望以此确保对扫荡和清剿以后的所谓平定地区的控制。

    特种战争开始后,南越政权军队一度在各地掌握了主动权,解放武装力量一度处于困难境地。在新的形势下,解放武装力量以人民战争对抗特种战争,积极发展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游击队和民兵自卫队相结合的人民武装,广泛开展持久的全民游击战争,紧密地把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迅速转变了战场的形势。

    在反扫荡斗争中,解放武装力量从1962年起广泛建立" 战斗村" ,即把拥有良好群众基础的村庄建成战斗堡垒。地方部队和游击队依托战斗村反击扫荡,通常是抓住有利战机消灭小股敌军,逐步积小胜为大胜。主力部队则适时跳出合击圈,在敌侧后相机打击敌军,或诱敌到预定区域予以打击。直升机机动性强、对地攻击火力猛,曾给解放武装力量造成严重困难。为对付直升机群,解放武装力量逐渐形成了有效的" 一慢四快" 战术,即为避免与直升机对抗,部队经缓慢而细致的准备后,快速发起进攻,快速粉碎敌军抵抗,快速打扫战场,在直升机到来前快速转移。解放武装力量还逐步加强了对空火力。

    在反封锁斗争中,解放武装力量力求不使南越政权划清其统治区域与根据地的界限,避免两个区域的对立。为此,在某些民族解放阵线的力量占优势的农村,只建立农民自管的基层政权,在表面上仍承认南越政权的管辖;在一些农村甚至保留可以控制的南越政权基层组织。这些措施有利于用合法手段打破封锁,并保持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往来。

    战略村曾给解放武装力量造成严重困难。但是,战略村限制了农民的行动自由,加重了农民的劳役负担,迫使一些农民离开家园,加速建立战略村加剧了广大农民对南越政权的厌恶。解放武装力量积极配合村内农民逐个捣毁战略村。每捣毁一个战略村,都立即摧毁与其相联系的基层政权和组织,破坏其防护设施,使其难以恢复。此外,解放武装力量还有计划地组织群众开展瓦解南越政权军队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世界当代军事史简介 >世界当代军事史目录 > 3.越南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