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4.中东战争
面临南北夹击的威胁,试图以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获取战场上的优势地位。美苏出于各自的战略利益插手中东,进一步激化了地区矛盾。进入1967年以来,以叙之间多次发生军事冲突。4 月以叙间发生1956年以后中东地区最大规模的空战。这实际上是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序幕。

    1967年6 月5 日,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所有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突然袭击。第三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

    从当天早晨至下午18时,以空军对阿拉伯各国实施了数波突袭。第一波袭击埃及10个机场。由于打击突然,埃及空军大批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摧毁在地面。第二波袭击摧毁了埃军轰炸机基地和混合机种的8 个基地。第三波袭击了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的空军基地。开罗国际机场也遭重创。在袭击中,埃及空军90%以上的飞机被摧毁。以色列对空袭做了相当周密的准备,对埃及空军机场的跑道、雷达系统甚至埃军军官活动的规律等均了如指掌。以军飞机在作战中保持四机编队,飞行员巧妙地利用朱弟安山的阻拦,躲过约旦雷达网的搜索,并在距海面不到10米的高度飞行。向埃及后方发起攻击时,其高度仅为50-100米。以空军飞行员为此进行了长期有针对性的训练,并能在攻击中百发百中。作战中遵循" 先打跑道,后打飞机" 的原则,致敌于丧失作战能力的境地。

    同时,以军地面部队5 个师以坦克装甲车为前导,自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奥格拉大举进攻。埃军发动了两次反击,均因没有制空权而失败。到6 月8 日,以军全歼西奈半岛上的埃军5 个师。仅3 天,西奈半岛即为以军全部占领。

    开始进攻埃及后不久,以军发动了对约旦河西岸的进攻。以军进攻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占领杰宁地区,目的是解除约旦炮火对以色列马特戴维居民点和空军基地的威胁,攻占拉特伦并控制拉特伦至腊马拉的公路,同时占领耶路撒冷旧城。第二阶段目标是占领整个约旦河西岸。在耶路撒冷方向,5 日夜以军发起进攻,6 日下午夺取了耶路撒冷旧城至斯科普斯山之间地区,7 日占领耶路撒冷旧城。在杰宁方向,5 日,以军在空军掩护下进攻杰宁以西的约军炮兵阵地,以装甲旅夺取卡巴蒂亚,切断了杰宁与纳布卢斯和约旦河西岸大部分地区的联系。以约双方在进行了一场坦克战之后,以军攻占了杰宁;6 日,以军又攻占了纳布卢斯;7 日,以军占领了约旦管辖的整个约旦河西岸地区;当日20时,约以双方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

    在叙利亚方向,以军于9 日向戈兰高地发起攻击。戈兰高地与以色列接壤,居高临下,对以威胁很大。以军从南北两面向戈兰高地进攻。在北路,曼德勒旅攻下卡拉,戈兰尼旅直指特勒阿扎奇特高地,在攻占高地后又向山上推进,午夜即占领了山上叙军阵地。10日,以军科瓦奇旅协同戈兰民旅一部进攻巴尼亚斯。曼德勒旅未经战斗就占领了库奈特拉。在南路,以军古尔伞兵旅和阿夫农步兵旅于10日晚完全控制了戈兰高地的大部地区和通往大马士革的几条公路,夺取了横跨阿拉伯地区通往黎巴嫩的输油管。11日,叙以双方签订停火协议。至此,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

    在这次战争中,埃及、叙利亚、约旦三国损失惨重。以色列通过这场战争夺占了加沙地带、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戈兰高地共6.5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 十月战争".阿拉伯国家称之为" 斋月战争".阿拉伯国家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损人失地,蒙受耻辱,这本身就意味着战争并未终结,下一次战争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1967年以后,美苏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分别向以阿双方提供了大量军援,同时为了避免直接碰撞而有意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世界当代军事史简介 >世界当代军事史目录 > 4.中东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