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十)
    丁二、四无量心

    “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由于这四种心遍缘无量众生,因此称为“无量”。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

    现在能做到身口意清净,这还不够,还要具有慈心的庄严。慈心就是愿众生具足安乐的善心。如法地修持就会出现慈心,心上就会具有慈心的庄严。因为有慈心的缘故,对待任何众生,不会生恼害的恶心。什么叫恼害呢?就是我不想让他得安乐,一定要让他吃尽苦头等等。这样的恼害心就没有了。

    【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

    心上不但要具足慈心的庄严,还要具足悲心的庄严。就是要修出愿一切可怜众生都脱离苦难的悲心。见到众生正落在疯狂、错乱当中备受苦恼时,心里不但不忍心舍弃他,还想尽力帮助他。有这样的悲悯之心,就不会舍弃众生,就像母亲不会舍弃独子那样,儿子越是疯狂、错乱、受苦,母亲就越是于心不忍。

    【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

    进一步,心中要有喜心的庄严。喜心就是见到众生在修安乐因、得安乐果的时候,由衷地随喜、欣慰。心里具有这样喜心的庄严,见到别人修各种善行(比如布施、持戒、闻思修等等)时,心里就没有嫉妒。如果没有喜心的庄严,见到别人修善法、得安乐的时候,就免不了嫉妒难忍,生起不欢喜的心。

    【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

    心上还要有舍心的庄严。舍心就是平等心,在顺逆境界当中远离贪、嗔两边,住在平等的舍心状态里。不因为得到了成功安乐、遇到了亲友等就生贪爱,也不因为遇到苦受、怨敌或受伤害等,就生嗔恚。生起了这样的舍心庄严之后,无论在哪种顺逆境界里,都平平等等,没有贪爱和嗔恚。这就是心中有舍心庄严的利益。

    丁三、四摄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心上还要有四摄的庄严。我们不是修阿罗汉果只求自己解脱,而是要让一切众生都得到解脱,这样就需要摄受众生、教化众生,因此要具足四摄法的功德。只有这样,才能像磁铁吸针一样,把众生摄受过来,教化他、成熟他,使他得以解脱。

    四摄法包括:一、布施;二、爱语;三、利行;四、同事。首先对众生布施衣食等资具,利益他的身体。比如他饿了给他饮食,冷了给他衣服,生活有困难给予帮助等等,因为你对他好,饶益了他,自然他心生感激,心理上对于你欢喜,因此不论你说什么他都愿意听,也就成了闻法的法器。

    接下来就用佛法来利益他,首先实施爱语的方便,也就是要给他讲明六度是怎么回事,比如:六度是什么样的修行,每一度的心理状态如何、身口意上怎么做,修六度有哪些利益,不修有哪些过患,修的时候怎么按步骤进行等等。这样经过耐心、详细的讲解之后,就能消除他的无知、邪知和疑惑,而生起对六度的信解,也就是他在听过讲解之后,心里就开始接受六度了。

    进一步要实施利行的方便。就是见到他对六度生起了信心,就再教他怎么在自身上修出六度,把他安置在六度的实修中。这是真正能利益他的实行,叫做“利行”。

    这样他就开始实行布施、持戒等,接下来要实施同事的方便,就是按照自己怎么教他的,自己也按那样修行,这样让他生信心而跟随修行。这就是以身作则,带动他修行,让他经过反复修行之后,净除内心的垢染而得到解脱。

    像这样,具有四摄的庄严,就能恒时精勤不懈地摄化众生。

    丁四、三十七菩提分

    大乘五道的修行归纳起来,就是“三十七菩提分”。为什么叫做菩提分呢?“菩提”是所得的佛果,“分”是成办佛果菩提正道的各个支分或部分。我们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