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提要
译为:佛说一切皆心境似更合汉文习惯。该义赅括全经大意,说得强调一点乃至统摄文句。此标题实为佛教世界观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简述,再结合经文中出现得最普遍的句子觉自心现量(反省内觉自心当下实况),即佛教方法论二者相互唱合,则修证之事,不离于此,愿读者猛著精彩。

    二、禅宗观

    中国禅宗很多特色,可溯源于经文之揭橥,分三节说明:1、悉檀直指人心;2、渐悟与顿悟;3宗门与教门。

    1、悉檀(真实成就)直指人心

    经文开始,佛令今皆恣(随意)所问,我当为汝说鼓励大家充分发问,我当为你们解说。于是大慧菩萨罗列百八疑问,包括天、地、人世、时空、主观客观、从微粒到星系,从红尘到修行等全方位问题,佛还认为问题不够多,自己又补充若干。

    当人们满怀期望,欲满足求知乐趣时,佛作了实质性的、令人大感新意的开示,佛说:佛子所应问,一一相相应,悉檀(成就)离言说,我今当显示!《卷一》表示:你们所提的问题,实际上与你们此时的疑情正好相应,问题相就是你们此刻心态的疑情相。省悟当下心态之实际才是最重要的课题。所以,真实成就在于悉檀离言说,实际成果并非驰骛于对外在问题之言说拟想,而在反省到自己当下心态体验之实相,我今当显示于你们吧于是,推翻一切问题,所有问题皆非问题,将你们的疑情回赠给你们自己品尝吧!这样,方近于真实悉檀。

    这就开启了中国禅宗置答(不回答)、逗疑、逼拶、甚至棒喝的先河。在《金刚经》中我们亦可常见类似句型: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即非般若波罗密多,如出一辙,皆表现出禅宗典籍直指人心之特色。

    2、渐悟与顿悟

    经文对顿渐作了明确昭示:

    尔时,大慧菩萨为净除自心现流故,复请如来,白佛言:(大慧为净化自心意识流,消除心理执著,向佛请教)

    世尊,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为顿为渐耶?(顿然扫除呢?还是逐渐净化?)

    佛告大慧:渐净非顿,如庵罗果,渐熟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现流,亦复如是。(如水果逐渐成熟,净化自心,是渐修过程,如中国北派禅法神秀师提到,时时勤拂拭,勿令惹尘埃,是长期修养的工夫。然而宗门见地又不仅如此,渐修之事,悟前可修,悟后可养,但由凡入圣,证道一刹那间,却是突跃式顿悟)

    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请注意:色像虽宛然,但已无相,已脱离了执著的有相。借用现代哲学语言描绘,是由渐修的量变引发了飞跃与质变,有相色像,顿然被扬弃了质感,变成纯净的无相色像,物质现象,突变为心地境观,如佛陀例举的镜像,虽显影但非实物,这是一种脱胎换骨的世界观改变,即禅师们悟道时所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境界)。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请注意,顿悟不只净化境界,且更有顿然除断现流之功效,无间相续性,妄想所熏(成)这在卷四中述及,所谓意识相续之流,仍为妄想熏陶之假象,若顿除妄想,则流也须得顿断一下,体验顿然心不动何期自性本不动摇(慧能语),即古人所谓截断众流、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或艺术化地表达为断碑横古路,看下文)

    顿现无相,无有所有(质感的)清净境界,如日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如来为离自心习气过患众生,亦复如是: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界(不生不灭,凝然不动)。譬如藏识顿分别知,自心(显)现,及身安立(于凝然不动之自)受用境界(顿然悟入身心安定的纯净如来藏境界)(卷一)。

    对藏识的发现,对意识流的定格,都是在顿悟中产生的。应注意的是,藏识的存在,虽藉知见而超越知见顿显,但决非概念知见可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楞伽经简介 >楞伽经目录 > 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