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十四 诠言训
而使善无名,布施而使仁无章,故士行善而不知善之所由来,民诣利而不知利之所由出。故无为而自治。善有章则士争名,利有本则民争功利二争者生,虽有贤者,弗能治。故圣人掩迹于为善,而息名于为仁也。

    外交而为援,事大而为安,不叵内治而待时。凡事人者,非以宝币,必以卑辞。事以玉帛,则货弹而欲不餍;卑体婉辞,则谕说而交不结;约束誓盟,则约定而反无日;虽割国之锱锤以事人,而无自恃之道,不足以为全。若诚外释交之策,而慎修其境内之事,尽其地力以多其积,厉其民死以牢其城,上下一心,君臣同志,与之守社稷,教死而民弗离,则为名者不伐无罪,而为利者不攻难胜,此必全之道也。

    民有道所同道,有法所同守,为义之不能相固,威之不能相必也,故立君以一民。君执一则治,无常则乱。君道者,非所以为也,所以无为也。何谓无为?智者不以位为事,勇者不以位为暴,仁者不以位为患,可谓无为矣。夫无为,则得于一也。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暴强,老则好利。一身之身既数变矣,又况君数易法,国数易君!人以其位通其好憎,下之径衙不可胜理,故君失一则乱,甚于无君之时。故《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此之谓也。

    君好智,则倍时而任己,弃数而用虑。天下之物博而智浅,以浅搪博,未有能者也。独任其智,失必多。矣。故好智,穷术也;好勇,则轻敌而简备,自偩而辞助。一人之力以御强敌,不杖众多而专用身才,必不堪也。故好勇,危术也。好与,则无定分。上之分不定,则下之望无止。若多赋敛,实府库,则与民为仇。少取多与,数未之有也。故好与,来怨之道也。仁智勇力,人之美才也,而莫足以治天下。由此观之,贤能之不足任也,而道术之可修明矣。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便于性,外合于义,循理而动,不系于物者,正气也。重于滋味,淫于声色,发于喜怒,不顾后患者,邪气也。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一置一废,故圣人损欲而从事于性。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接而说之。不知利害嗜欲也,食之不宁于体,听之不合于道,视之不便于性。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割痤疽非不痛也,饮毒药非不苦也,然而为之者,便于身也。渴而饮水非不快也,饥而大飱非不澹也,然而弗为者,害于性也。此四者,耳目鼻口不知所取去,心为之制,各得其所。由是观之,欲之不可胜,明矣。凡治身养性,节寝处,适饮食,和喜怒,便动静,使在己者得,而邪气因而不生,岂若忧瘤疵之与痤疽之发,而豫备之哉!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昆山之玉滇而尘垢弗能污也。圣人无去之心而心无丑,无取之美而美不失。故奈把思亲不求福,飨宾修敬不思德,唯弗求者能有之。

    处尊位者,以有公道而无私说,故称尊焉,不称贤也;有大地者,以有常术而无铃谋,故称平焉,不称智也。内无暴事以离怨于百姓,外无贤行以见忌于诸侯,上下之礼,袭而不离,而为论者然不见所观焉,此所谓藏无形者。非藏无形,孰能形!三代之所道者,因也。故禹决江河,因水也;后稷播种树谷,因地也;汤、武平暴乱,因时也。故天下可得而不可取也,霸王可受而不可求也。在智则人与之讼,在力则人与之争。未有使人无智者,有使人不能用其智于己者也;未有使人无力者,有使人不能施其力于己者也。此两者常在久见。故君贤不见,诸侯不备;不肖不见,则百姓不怨。百姓不怨则民用可得,诸侯弗备则天下之时可承。事所与众同也,功所与时成也,圣人无焉。故老子曰:虎无所措其爪,兕无所措其角。盖谓此也。鼓不灭于声,故能有声;镜不没于形,故能有形。金石有声,弗叩弗鸣;管萧有音,弗吹无声。圣人内藏,不为物先倡,事来而制,物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淮南子简介 >淮南子目录 > 卷十四 诠言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