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故事一
銙⑩也。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正观时犹尔。开元之后,虽仍旧俗,而稍褒博矣。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注释】①北齐:南北朝时北方政权之一。为鲜卑化汉人所建。公元550年正式取代东魏建国,577年为北周所灭。②胡服:泛指北方少数民族服装。古籍称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为胡。史载战国时赵武灵王已提倡胡服骑射。③绯(fēi):红色。④长勒(yo)靴:长筒靴。勒,靴筒。⑤蹀躞(dixi)带:装饰蹀躞的腰带。蹀躞,亦作鞢躞,一种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装饰物,样式不详。疑蹀躞本为一种兽名。⑥使北:出使北方。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沈括出使契丹辽国事。⑦荐:兽所食草。此泛指草。⑧帉帨(fēnshu):佩巾,手巾。算囊:亦称算袋,本指盛算子(计算用具)的革袋。后来成为一种装饰品,亦用以盛他物。刀砺:佩刀和磨石。⑨鞦根:套车时拴在牛马大腿后面的革带称鞦(也写作鞧、緧),鞦根当是此种革带上的装饰物。按本条文意,鞦根亦是一种环。⑩带銙(kuǎ):作带扣用的金属板或玉板。亦为装饰物。正观:即贞观,唐太宗年号。作者避宋讳改贞为正。尔:如此,这样。褒博:宽大。带钩:腰带上用来结系两端的金属钩。古代贵族所用形制多样,装饰华丽。顺折:此二字之意待考。疑指唐人所称的挞尾,即腰带下插的垂头。史载古时韦带垂头反插,唐高祖曾令下插,以取顺下之义。宋代挞尾亦视官阶高下,分别以金、玉、犀、银、铜、铁为饰。茂人文:他书或引作盖弥文,指更增加了礼制文明的色彩。【译文】中国的衣冠服饰,自北齐以来,便全用北方少数民族的服制。袖子窄瘦、或红或绿的短上衣,长筒靴,有装饰蹀躞的腰带,这些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袖子窄瘦便于驰射,短上衣、长筒靴都便于过草地。北方少数民族喜欢茂盛的草地,经常居处其间,我出使辽国时都曾亲眼看到,即使他们的王庭也在深草之中。我到辽国王庭时,正碰上刚下过雨,此时过草地,衣裤都沾湿了,只有辽人都无沾湿。他们腰带上所缀的蹀躞,大概是为了佩带弓剑、手巾、算袋、刀子和磨石之类东西的。后来虽然去掉了蹀躞,而仍然保存着蹀躞的环。这种环是用来衔着蹀躞的,就像马车上络马股的革带上的套环,也就是现在腰带上的銙。天子的腰带必以十三环作为分节的装饰,唐初武德、贞观年间也还是这样。开元年间以后,虽然因袭了旧的习俗,而腰带变得稍稍宽大起来。但带钩还是在腰带前端穿孔固定的,而本朝添加分等级的挞尾,表示礼制文明的意味就更浓厚了。幞头【原文】幞头①,一谓之四脚,乃四带也。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故亦谓之折上巾。唐制,唯人主得用硬脚②。晚唐方镇擅命,始僭③用硬脚。本朝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④,凡五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又庶人所戴头巾,唐人亦谓之四脚。盖两脚系脑后,两脚系颔⑤下,取其服劳不脱也;无事则反系于顶上。今人不复系颔下,两带遂为虚设。【注释】①幞头:包头软巾。相传北周武帝时裁定用四条带子,谓之四脚。隋时加桐木骨子,使巾顶高起,后世或以藤、竹等为骨。幞字旧读p,今读f。②硬脚:用金属线撑起的巾脚。唐代皇帝所服的幞头用硬脚,稍上曲;五代晚期以后,硬脚渐趋平直。③僭(jin):僭越,超越等级本分。④直脚:指平直的硬脚。宋人多用铁线支撑。局脚:即曲脚,硬脚弯曲者。交脚:指前后脚互相交叉者。朝天:指巾脚上曲者。顺风:指一脚下垂、一脚上曲者。⑤颔(hn):下巴颏。【译文】幞头,又叫四脚,就是四条带子。两条带子系在脑后下垂;另两条带子由下巴颏下折返,系于头顶上,所以幞头又叫折上巾。唐朝制度,只有人主的幞头能用金属线支撑的硬脚。晚唐时,地方镇守官专擅权力,开始僭越本分而用硬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梦溪笔谈简介 >梦溪笔谈目录 > 故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