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补笔谈卷二
楼的宫室,设置有皇上的御榻,以备皇上出游。年深岁久,龙船的腹部有损坏,欲加修治,而水中无法施工。熙宁年间,宦官黄怀信献进一计,于金明池北开凿一个人工湖为港湾,使它可以容得下龙船,在湖湾的下部立大木柱,在大木柱上架横梁。于是决水入湖湾中,把龙船牵引到正当水下横梁的位置,即用水车车尽湖湾中的水,船就被架在空中。修补完了以后,再将湖湾灌满水,使龙船浮起,然后撤去梁柱,又建一座大屋把龙船遮盖起来,这样它也就成了藏船的房子,使龙船永无暴露在外的担忧。真迹与孤寒【原文】李学士世衡多藏书①,有一晋人墨迹在其子绪处。长安石从事尝从李君借去,窃摹一本,以献文潞公,以为真迹。一日潞公会客,出书画,而李在坐,一见此帖,惊曰:此帖乃吾家物,何忽至此?急令人归取验之,乃知潞公所收乃摹本。李方知为石君所传,具以白潞公,而坐客墙进②,皆言潞公所收乃真迹,而以李所收为摹本。李乃叹曰:彼众我寡,岂可复伸?今日方知身孤寒。【注释】①李世衡:疑即李士衡。②墙进:指人多拥挤如墙,更有人翘足探视如爬墙。【译文】学士李世衡多藏书,有一幅晋人墨迹在其子李绪那里。长安人石从事曾从李君借去这幅墨迹,偷偷临摹了一本,把它献给文潞公(彦博),潞公以为是真迹。有一天潞公会客,向客人展示书画,而李世衡恰好在座,一见这幅帖子,吃惊地说:这帖子是我家的藏品,怎么忽然到了这里?急忙叫人回家取来对证,始知潞公所收藏的是摹本。李世衡这才发现摹本是石从事传出去的,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潞公,而坐客一窝蜂围上来,挤成人墙,都说潞公收藏的是真迹,而以为李氏所收才是摹本。李世衡于是感叹道:他们人多势众,我孤家寡人,还怎么能向他们说清楚?今天我才知道身份的孤寒。八分书【原文】今世俗谓之隶书者,只是古人之八分书,谓初从篆文变隶,尚有二分篆法,故谓之八分书。后乃全变为隶书,即今之正书、章草、行书、草书皆是也。后之人乃误谓古八分书为隶书,以今时书为正书,殊不知所谓正书者,隶书之正者耳;其余行书、草书,皆隶书也。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云:陈仓石鼓文①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苦县老子》《朱龟碑》②也。《书评》云:汉、魏牌榜碑文和《华山碑》,皆今所谓隶书也。杜甫诗亦只谓之八分。又《书评》云:汉、魏牌榜碑文,非篆即八分,未尝用隶书。知汉、魏碑文皆八分,非篆书也。【注释】①石鼓文:先秦时秦国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唐代发现于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其字介于金文与小篆之间,传统上或称金文为大篆。石鼓原物现在尚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②《苦县老子》《朱龟碑》:此谓杜诗所说的苦县指的是《苦县老子碑铭》,光和指的是《汉幽州刺史朱龟碑》。二碑在宋时均见于亳州(今安徽亳县)。老子相传为苦县人,《朱龟碑》则立于汉灵帝光和六年(183),故杜诗分别以苦县、光和代指二碑。此引杜诗的大意是:石鼓文已经残驳讹缺,而由大、小两种篆书逐渐产生出八分书。《老子碑》《朱龟碑》的字尚如同骨立,所以古人认为书法崇尚瘦硬才能通神。【译文】现在世俗所称的隶书,只是古人所称的八分书,意指字体的变迁最初从篆文演变为隶书,还保存着二分的篆法,所以叫做八分书。后来就全变为隶书了,而现在所称的正书、章草、行书、草书,原来也都是隶书就有的称呼。后人误称古代的八分书为隶书,而以现在通行的书写字体为正书,殊不知所谓正书,原先只是指规范的隶书;其余行书、草书,在隶书中也都有。杜甫的《李潮八分小篆歌》说:陈仓石鼓文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所谓苦县、光和,分别指的是《老子碑铭》和《朱龟碑》。《书评》说:汉、魏牌榜碑文和《华山碑》,都是现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梦溪笔谈简介 >梦溪笔谈目录 > 补笔谈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