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补笔谈卷二
的所谓隶书。这些牌榜碑文,杜甫诗也只称之为八分书。《书评》又说:汉、魏牌榜碑文,不是篆书就是八分书,未曾用过隶书。可知汉、魏碑文都是八分书,而不是篆书。南唐书画印记【原文】江南府库中,书画至多,其印记有建业文房之印、内合同印。集贤殿书院印以墨印之,谓之金图书,言惟此印以黄金为之。诸书画中,时有李后主题跋,然未尝题书画人姓名,唯钟隐画,皆后主亲笔题钟隐笔三字。后主善画,尤工翎毛。或云凡言钟隐笔者,皆后主自画,后主尝自号钟山隐士,故晦其名谓之钟隐,非姓钟人也。今世传钟隐画,但无后主亲题者,皆非也。【译文】南唐的府库中,收藏的书画极多,其印记有建业文房之印、内合同印等。其中集贤殿书院印是以黑墨印在书画上的,而称之为金图书,说的是只有此印是用黄金铸造的。各种书画中,时常会看到李后主的题跋,然而未尝题写书画人的姓名,只是钟隐的画,都有后主亲笔题写的钟隐笔三字。后主善画,尤工于花鸟。或说凡是有钟隐笔三字的,都是后主自己画的,后主曾自号为钟山隐士,所以隐藏自己的真名而称为钟隐,并非真有个姓钟的人。现在世上所传的钟隐画,只要是没有后主的亲笔题跋的,都不是南唐的真品。三足鬲与铜香炉【原文】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煎和①之法,常欲湆②在下,体③在上,则易熟而不偏烂。及升鼎④,则浊滓皆归足中。《鼎卦》初六:鼎颠趾,利出否。⑤谓浊恶下,须先泻而虚之。九二阳爻,方为鼎实⑥。今京师大屠善熟彘者,钩悬而煮,不使著釜底,亦古人遗意也。又古铜香炉⑦,多镂其底,先实火于炉中,乃以灰覆其上,火盛则难灭而持久;又防炉热灼席,则为盘荐⑧水,以渐⑨其趾,且以承灺⑩之坠。其他古器,率有曲意,而形制文画,大概多同。盖有所传授,各守师法,后人莫敢辄改。今之众学,人人各出己意,奇袤年浅陋,弃古自用,不止器械而已。【注释】①煎和:烹调,烹煮。②湆(q):肉汁。③体:牲体。此泛指肉块。④升鼎:指肉煮好后取出,犹今言出锅。⑤此所引为《易经鼎卦》初六爻的爻辞,意谓把鼎足倒过来,利于倒出脏物。否,恶,指不洁之物。⑥鼎实:《鼎卦》九二爻辞原作鼎有实,指鼎中又放入了烹煮之物。⑦铜香炉:此指古人在室内燃香饼以取香味的一种熏炉,三足有盖。香饼用香料掺在炭末及其他添加剂中做成。⑧荐:进。此指盛上。⑨渐(jiān):浸泡。⑩灺(xi):燃烧物烧剩的部分。袤(xi):同邪。【译文】古鼎中有三足皆为空心而其中可以盛东西的,这样的鼎就是古人所称的鬲。用鼎烹煮肉食的方法,总是希望汤汁在肉块下面,肉块浮在汤汁上,这样就容易煮熟而又不会一边烂、一边不烂。等到取出煮熟的肉块时,混浊的渣滓就都落到鼎足中。《鼎卦》的初六爻辞说:把鼎足颠倒过来,便于倒出不洁之物。这是说脏物沉淀后,必须先把它倾泻掉,把鼎足清空。所以到九二阳爻,爻辞才说鼎中又有了烹煮之物。如今京师有名的屠夫善于烹熟整条猪的,都是用钩子悬挂着烹煮,而不让它附着于锅底,这也是从古人的用意继承下来的。此外,古代的铜香炉,大都在底部镂孔,使用时先把点燃的香饼放入炉中,再以灰覆盖香饼,这样火旺后就不容易熄灭而能燃烧得久;又为防止香炉烧热后烤坏席子,因而在炉下放一托盘而加水,以浸泡香炉的三足,且用以承接未烧完就掉下来的残留香饼。其他古器,大率都有曲折周到的用意,而形制和文饰,大抵多相同。这是由于古人的技艺和学问只要有所传授,就都各守师法,后人不敢随意更改。今天的众多学问,人人各出己意,离奇不正而浅陋,放弃传统,师心自用,又不止于器物的制作而已。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梦溪笔谈简介 >梦溪笔谈目录 > 补笔谈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