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安礼章第六
  参天大树,不可能在贫瘠的沙石滩上生长;未有知其修的北冥鲲鱼,不会在沼泽滩中游泳;非梧桐不栖凤凰,大鹏不会在蓬蒿之间翱翔;在深山密林中生活的虎豹,不能在树木稀少的地方藏身。因此,欲成就功业,必须招贤纳士;欲得贤人志士来归,则必须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生活、工作环境。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

    *:峭:陡直,严峻。

    山过分陡直严峻,则极易崩溃;泽过份盈满,就会向外流溢。此句大意,是以山峭、泽满为例比喻人自高、自满必然自食其恶果。

    弃玉取石者盲;

    抛弃美玉而拣取贱石,是目盲看不清的原故。此以弃玉取石比喻抛弃忠贞直谏的贤人,反而重用花言巧语的小人,是盲目行为。

    羊质虎皮者辱;

    羊的质体,披着虎的外皮,犹如一个无知的小人,穿着君主的衣装。这种表里不一的冒牌货,非但不是荣耀,而且是莫大的耻辱。

    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

    衣不提起领则襟袖倒置而无绪;行走只望天上,则不知地下之高低,必有失足之险。此句的含义是说:治国统军,必须根据事体的轻重缓急,撮其要,抓其纲,挈其领。只有如此,方可免除本末倒置之弊。再如,只顾应对上层,不知下民百姓的实情,犹如走不视地,必有倾覆之危。

    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宫殿屹立,全凭柱石的撑力。国邦兴盛,全赖大臣的效力。因此,柱子蛊朽,屋自倒毁;大臣劣弱,国自倾覆。

    足寒伤心,人怨伤国;

    足在人体的下部,但足下的涌泉穴可通四肢百脉,若一受寒,必伤元阳之气。

    民虽处下,却是国基,若怨声载道,必挫国锐。

    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

    *:隳:毁坠。

    山将要崩裂时,山脚下首先崩塌毁坠。国家将要衰亡时,百姓首先穷困破弊。所以,山下的毁坠是山崩的前兆,人民的破弊,是国衰的先征。

    根枯枝朽,人困国残;

    树木的根腐烂了,枝叶就会枯朽;人民困苦了,国家就会衰败。

    由上文走不视地者颠至此节的人困国残为止,均指欲得治国统军,必须重视大臣的素质,注重百姓生息。贫困是国衰的征兆,因此必须把经济搞上去。只有民富国强,才能长洽久安。

    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常言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边的车倾覆了,如再沿着前车的轨道走,仍会翻车。因此,走亡国君主的道路,仍会灭亡。

    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

    已经生出的是祸患,应当慎其将来的再发生。厌恶现有脚迹,必须避免再重行。此句是说,凡事应溯本求源,防患于未然,慎审于未萌,应知错必改,避免重犯错误。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周易系辞下传》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怕危险,就有对危险的预防;怕丧亡,就有对丧亡的戒备。凡事有了预防和戒备,方可转危亡为安存。

    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

    *:钟:聚集。

    人类虽有荣辱贵贱之分,吉凶祸福之别,成败盛衰之殊,治乱存亡之异,但溯其本,求其源,皆因得道、失道所至。

    立身行事,顺天理,合人情,尚自然,与苍生同忧乐,是为有道。背理循私,横暴强梁,放僻邪侈者,是不道。大寰宇内,万物皆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素书简介 >素书目录 > 安礼章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