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辨痓、湿、暍脉证
    【原文】

    伤寒所致太阳病,痓①湿暍②此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

    【注释】

    ①痓:一种脊背强直的病症。

    ②暍(yē):伤暑。

    【译文】

    外邪所致的痓、湿、暍这三种病,本应另当别论。但由于此三者与太阳病的表现极其相似,故在本篇一并叙述。

    【评析】

    本条说明《伤寒论》列入“痓、湿、暍”篇的目的和意义。

    痓、湿、暍的病症,初起亦从太阳经开始,所表现的症状有些颇与伤寒所致的太阳病相似,但其病因毕竟与伤寒不同,病机变化和临床表现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应混同,所以说“宜应别论”。在此处举出痓、湿、暍,主要为了与伤寒的鉴别,以免发生混淆。

    【原文】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痓。

    【译文】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而怕冷的,叫做刚痓。

    【评析】

    本条讲刚痓的症状。

    发热无汗恶寒,是太阳病伤寒表实症的主要症状,痓病也有这些症状,这正是与太阳病的相似处,但是,恶寒不是痓病的必具症状,所以说“反恶寒”,这是应该注意的。然而痓病必有项背强急的主症,条文中没有叙及,可能是省文笔法,必须与后面条文合参。否则,单凭发热无汗恶寒,是不能确诊为痓病的。因为无汗,所以名为刚痓。

    【原文】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病源云恶寒》名曰柔痓。

    【译文】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怕冷的,叫做柔痓。

    【评析】

    本条讲柔痓的症状。

    【原文】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痓。

    【译文】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痓。

    【评析】

    本条讲痓病的脉象。

    太阳病发热,是刚痓和柔痓的共同症状,前两条都未提到脉象,本条补充出脉象,因而更富有辨证意义。一般说,太阳表症的脉象多浮,如太阳中风脉浮缓,伤寒脉浮紧,今痓病外见太阳表症发热,而脉却沉细。可见不同于太阳病中风、伤寒,乃是里阴亏虚的标志,征之临床,痓病的形成,多由于阴液不足,筋脉失却濡养所致。但是,对于脉沉细有从湿邪解释的,还有寒湿、里虚、燥热等,要在根据全部病情作具体分析,才能避免偏执,从而获得正确的诊断。

    【原文】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痓。

    【译文】

    太阳病,由于发汗大多,因而引起痓玻

    【评析】

    本条讲痓病的成因之一。

    太阳病本来应该使用发汗的方法,但必须注意温覆微汗,切忌汗出过多。如果汗出太多,就会耗伤津液和阳气,人体筋脉得不到阳气的温煦与阴液的濡养,因而发生拘缩挛急成为痓玻《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难经》“气主煦之,血主濡之”都是说阴液与阳气对人体筋脉的关系,所以发汗太多,可促成痓病的发生。

    【原文】

    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①口噤,背反张者,痓病也。

    【注释】

    ①卒:忽然的意思。

    【译文】

    病人身上发热足部发凉,颈强强急,畏寒,有时头部烘热,面部及眼睛发红,头部动摇不停,突然出现牙关咬紧不开、背部强直、角弓反张的,即为痓玻

    【评析】

    本条说明痓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目录 > 辨痓、湿、暍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