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①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②,四肢微急③,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注释】

    ①漏:渗泄不止的意思,在这里是形容汗出不断。

    ②小便难:小便不通畅。

    ③急:拘急,屈伸运动不得自如。

    【译文】

    太阳病,发汗太过,导致汗出淋漓不止、病人怕冷、小便短孝四肢微感拘急疼痛、屈伸困难,若仍然存在头痛、发热等表症的,用桂枝加附子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过汗导致阳虚液脱的症治。

    太阳病,本当治以发汗,但必须是微汗,始得邪去表解,若服药后大汗淋漓,不但病不能除,反能产生种种变症。今发汗后漏汗不止,是卫阳伤而卫外不固。病人恶风,有两种可能,一是表邪未尽,二是卫阳虚弱。汗多不仅伤阳,同时也必伤阴,阴液不足则小便难而不畅。阳气阴液俱虚,筋脉得不到温煦濡养,则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本症漏汗恶风,仅是卫阳虚,而未达肾阳虚的地步,溲难肢急,也仅是暂时液脱不继,而未到真阴耗竭的程度,况且病机侧重在卫外不固,所以治疗不需四逆诸方,只用桂枝汤加附子一味以复阳固表为主,阳复则表固汗止,汗止则液复,而溲难肢急自愈。这正是治病求本的科学价值所在。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原文】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译文】

    太阳病,误用攻下之后,有脉象急促、短促,胸部胀闷症状出现的,用桂枝去芍药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太阳病下后胸阳被遏的症治。

    太阳病误用下法,最易发生表邪内陷的变症。本症胸满乃胸阳受到损伤而失于展布所致,然而胸阳虽伤但邪并未全陷,仍有欲求伸展之势,主要反映在脉势急促上,如果脉不急促,则正伤甚而无力抗邪,邪必全陷了。本证的脉促是胸阳被遏求伸,就其本质来说,是胸阳不足,阴邪溢漫,所以仍用桂枝汤之辛甘,温通阳气,祛邪出表,因芍药酸寒,于阳虚被遏不宜,去而不用,这样就更利发挥温通阳气的作用。

    如是脉微恶寒,则卫阳亦虚,所以又加辛温大热之附子,以复阳温经。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原文】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①,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②,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③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④,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⑤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注释】

    ①如疟(nuè)状:寒热发作的情况,好像疟疾一样。

    ②清便欲自可:清同圊,古代称路厕为“行清”。清便欲自可,就是大小便尚能如常的意思。

    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目录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