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夏生姜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太少合病下利或呕的治法。

    本条虽是太少合病,而病势偏重于少阳,自下利,为少阳半里之热犯及肠胃所致,所以治宜黄芩汤清解少阳,遏其内传之势,庶少阳热除而太阳之邪亦解;若兼见呕逆,再加半夏生姜降逆和胃。本论合病下利共有三条而治各不同;一为太阳与阳明合病,病势重心在表,下利乃风寒表邪所致,所以用葛根汤解表为主。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原文】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译文】

    外感病,胸脘部有热,腹中有寒,腹中疼痛,想呕吐的,主治用黄连汤。

    【评析】

    本条讲胃热肠寒的症治。

    胸中、胃中都是指的部位概念,所谓胸中,实际是指胃;胃中实际是指肠。胃中有热而气逆,所以欲呕;肠中有寒邪而气滞,所以腹中痛。之所以胃热肠寒,主要因阴阳升降失其常度,阳在上不能下交于阴,则下寒者自寒,阴在下不能上交于阳,则上热者自热。症情既寒热夹杂,所以治疗也寒热并用。

    本证与三泻心症都是寒热夹杂,但病机却有不同,三泻心症为中虚热结致痞,其寒由手中阳不足,所以肠鸣自利;本证为胃热气逆于上,肠寒凝滞于下,所以欲呕腹痛。

    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疑非仲景方。

    【原文】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译文】

    外感病八九天后,风湿相互搏结,出现身体疼痛剧烈,不能自行转侧,不作呕,口不渴,脉象浮虚而涩症状的,主治用桂枝附子汤,若病人大便硬结、小便通畅的,主治则用去桂加白术汤。

    【评析】

    本条讲风湿体痛的症治。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去桂加白术汤方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白术四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荆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汽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原文】

    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①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注释】

    ①掣痛:疼痛有牵引拘急的感觉。

    【译文】

    风湿相互搏结,周身关节剧烈疼痛,牵引拘急不能屈伸,触按则疼痛更甚,汗出,短气,小便不通畅,畏风不愿减衣,或者身体轻度浮肿的,主治用甘草附子汤。

    【评析】

    本条讲风湿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目录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