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原文】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①(一云络)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②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注释】

    ①脾约:因胃热乏津,脾之输布功能为胃热所约,以致肠燥便结的,名脾约。

    ②胃家实:胃家包括胃与大肠,指胃肠燥实。

    【译文】

    问:三种不同的病症,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各是指的什么?答:太阳阳明症,就是指脾约症,即胃燥津伤而引起的便秘症。正阳阳明,就是指胃家实症,即肠胃燥热积滞成实症。少阳阳明,是指误用发汗、利小便之法,使津液损伤,致津枯肠燥而成实,则形成大便难以解出的病症。

    【评析】

    本条讲阳明燥实症的症型和成因。

    本条以三阳阳明冠于阳明病篇之首,旨在揭示阳明病的复杂情况:既有太阳新病与脾约宿恙同见的太阳阳明,又有少阳病误治致津伤便难的少阳阳明,又有不兼太少而阳明自家燥实的正阳阳明。脾约症的特点是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乃习惯性便秘,大多见于杂病,决不会是外感病初期,所以有一些注家解释脾约症为太阳转属阳明,是不切实际的。少阳阳明是少阳病因发汗、利小便太过,津伤肠燥而致的烦实大便难症,此时少阳病应当还未全罢,所以名为少阳阳明。如果少阳病已全罢,就没有突出少阳的必要,因为误治伤津化燥转属阳明,尤其多见于太阳病,并非仅见于少阳。因此,太阳阳明为外感兼夹杂病,实际属于合病,少阳阳明为少阳误治转属阳明,性质同于并病,只是没有命名罢了。至于正阳阳明,正,是纯的意思,不夹杂太阳或少阳,单纯为阳明燥实症。由此可见,以本条为阳明病篇之首,既有症型的区分,也有成因的提示,并且以问答方式讨论,其本身就有着特殊意义。

    【原文】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译文】

    阳明热实症的病机,主要是胃肠燥实。

    【评析】

    本条讲阳明热实症的提纲。

    胃家包括胃与大肠,“实”指邪实,就是《内经》所说的“邪气盛则实”,因此,胃家实应包括胃的无形热盛与大肠的有形热结。余无言说:“食物积滞而实者,实也;热邪积滞而实者,亦实也。食物积滞而实者,承气症;热邪积滞而实者,白虎症。”无疑,这种认识是比较全面的。再从尤在泾对白虎、承气两方作用的说明来看:“白虎、承气,并为阳明腑病之方,而承气苦寒,逐热荡实,为热而且实者设;白虎甘寒,逐热生津,为热而不实者设,乃阳明邪热入腑之两大法门也。”由此可见主张“胃家实”专属之有形之结,是不全面的。把白虎症称为阳明经症,也是不恰当的,不应该墨守下去。要之,胃家实是胃与大肠的邪实,既指有形热结,也寓无形热盛,前者宜用下法,后者宜用清法,所以清下两法,都是治疗胃家实的症治方法。

    【原文】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①,内实②,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注释】

    ①不更衣:不大便。古人登厕,托言更衣,因此,更衣又为大便的通称。

    ②内实:肠内有燥屎结滞。

    【译文】

    问:阳明病是怎么得的呢?答:患太阳表症,若太过地发汗,或误用攻下,或误用利小便之法,导致津液损伤,肠胃干燥,病邪因而传入阳明,出现不解大便、肠胃燥结成实、大便困难的,即所谓的阳明玻

    【评析】

    本条讲太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目录 >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