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封建第八
    【原文】

    贞观元年,封中书令①房玄龄为邗国公,兵部尚书②杜如晦为蔡国公,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并为第一等,食邑实封一千三百户。皇从父③淮安王神通上言:“义旗④初起,臣率兵先至,今玄龄等刀笔之人,功居第一,臣窃不服。”太宗曰:“国家大事,惟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则知赏罚不可轻行也。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画定社稷之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⑤,指踪推毂⑥,故得功居第一。叔父于国至亲,诚无爱惜,但以不可缘私滥与勋臣同赏矣。”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⑦。”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至是,太宗谓群臣曰:“自两汉已降,惟封子及兄弟,其疏远者,非有大功,如汉之贾、泽⑧,并不得受封。若一切封王,多给力役,乃至劳苦万姓,以养己之亲属。”于是宗室先封郡王其间无功者,皆降为县公。

    【注释】

    ①中书令:官名。在唐代,中书令地位很高,居其他二省(门下、尚书)长官之首。因此,没有特殊资望者不授此官,实际上任宰相者多仅授以中书或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②兵部尚书:官名。唐代确定六部之名为吏、户、礼、兵、刑、工,由六部尚书分掌政务。

    ③从父:父亲的兄弟,即伯父、叔父。

    ④义旗:隋大业十三年五月,高祖起兵太原,六月,传檄称义师,故称“义旗”。

    ⑤汗马:喻征战的劳苦,因称战功为汗马之劳。

    ⑥指踪推毂:即运筹谋划,协助决策。

    ⑦妄诉:胡说乱道。

    ⑧汉之贾、泽:指汉高祖从兄弟刘贾,从祖昆弟刘泽。刘贾曾被封为荆王,刘泽被封为燕王,并为将军有功。

    【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邗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蔡国公,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官品都列为一等,享受一千三百户的俸禄。太宗的堂叔淮安王李神通上奏道:“在太原初举义旗时,我便带兵首先赶来响应,现在房玄龄这些舞文弄墨的人,却功居第一等,我私下不服。”太宗说:“国家大事,只在赏罚。所赏的人和他的功劳相当,无功的人自然退避不争;所罚的人和他的恶行相当,做坏事时人们才会感到畏惧。可知赏罚不能轻率施行。如今论功行赏,房玄龄等有运筹帷幄、安抚社稷的功勋,就像汉代的萧何一样,虽没有汗马战功,但能制定策略、推荐贤能,所以应该功居第一。叔父是国家至亲,要封赏我当然无所吝惜,但不能因为亲私关系就随意与功勋大臣同样封赏!”因此功臣们相互之间说:“陛下秉公封赏,不偏袒亲眷,我们怎么可以胡乱申诉猜疑呢?”当初,高祖把同宗子弟和三代之内的旁系弟侄分封为王的有几十人。太宗对臣下们说:“从两汉以来,只封子和兄弟,宗室中疏远的,除非有大功如汉代的刘贾、刘泽那样,否则一律不得受封。如果所有的宗室都封王,就会劳苦万民。”于是把郡王宗室中没有功劳的都降封为县公。

    【原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灭,吕后欲危刘氏,终赖宗室获安,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乃定制,以子弟荆州都督荆王元景、安州都督吴王恪等二十一人,又以功臣司空赵州刺史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宋州刺史房玄龄等一十四人,并为世袭刺史。礼部侍郎李百药①奏论驳世封事曰:

    臣闻经国庇民,王者之常制②;尊主安上,人情之大方③。思阐治定之规,以弘长世之业,万古不易,百虑同归。然命历有赊促之殊④,邦家有治乱之异,退观载籍,论之详矣。咸云周过其数⑤,秦不及期⑥,存亡之理,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贞观政要简介 >贞观政要目录 > 封建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