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光与阴影并治的爱的共和国
    ——聂鲁达《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

    陈黎张芬龄

    一九九五年上演的电影《邮差》,使拉丁美洲家喻户晓的智利诗人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1973),变得举世皆知。《邮差》故事内容讲述流亡国外的聂鲁达和义大利某小岛上一名邮差之间的动人情谊。这位名叫马利欧的年轻人,受雇为聂鲁达的私人信差,也因此有机会结识诗人,进而走入诗的世界;聂鲁达的诗作以及政治理念,像一根根透明的丝线,穿行于马利欧的生活和思想,从此他的人生有了重大的改变。这部影片不但获得了包括quot;最佳外语片quot;在内的多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也唤起了世人对聂鲁达的怀念和兴趣,更掀起了重读聂鲁达的热潮。唱片公司出版的电影原声带里,还特别加进十四首聂鲁达的诗作,请到了史汀、玛丹娜、茱莉亚萝勃玆、安迪贾西亚等著名影歌星来朗诵。这十四首诗中,多半是情诗,透过聆赏,我们重温了聂鲁达情诗里知性和感性的交融,爱之喜悦与现实阴影的追逐,以及美丽与哀愁的对话。

    聂鲁达出生于智利中部盛产葡萄的乡村帕拉尔,成长于智利南部的边境小镇泰慕科。童年时期,他最亲密的玩伴是树木、野花、甲虫、鸟、蜘蛛。十岁时,他写出了最早的诗作。二十岁,出版《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这些情诗在当时像流行曲调或谚语般被传颂着。这本情诗集记载了年轻诗人的心路历程,记录了他与女人、与世界接触的经验,也记录了他个人的欲望、激情、寂寞、内在疏离等诸多复杂的情思,有忧伤的回忆,有真情的呐喊,有情感的剖析,有深沉的哀叹。

    《邮差》的背景应在一九五二年。陪着四十八岁流亡中的聂鲁达,悠游地中海岛上的那位女士,是后来成为他第三任妻子的玛提尔德.乌鲁齐雅(Matilde Urrutia)。电影原声带里影歌星们念的诗,有三首出自《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作为始末的则是《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中的两首(第27与81)。这本《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是聂鲁达于一九五五至一九五七年间写成,题献给玛提尔德的。

    聂鲁达一生总共结婚三次。第一次是一九三Ο年,担任驻巴达维亚领事时,对象是荷兰裔爪哇女子哈根娜(Maria Antonieta ;我觉得她样样完美,我们事事快乐……从今起,你不必担心你的儿子在遥远他乡会觉得孤单,因为我已找到一位将与我白头偕老的伴侣……quot;这段婚姻只维持到一九三六年。

    一九三四年,聂鲁达奉派驻西班牙,在马德里结识大他二十岁的卡丽儿(Deliade Carril),彼此一见钟情。卡丽儿的父亲是阿根廷富有的牧畜者,她曾嫁给一位纨裤子弟,过了一段荒唐糜烂的生活,遇见聂鲁达时已是广识毕卡索、阿拉贡等画家诗人,政治嗅觉敏锐,机灵迷人,好客也好斗的共产党员。她很快成为聂鲁达的导师,母亲兼恋人。主动搬进他的家,鸠占鹊巢,逼退原配。两人至一九四三年始于墨西哥举行了一项不为智利法律所承认的婚礼。

    聂鲁达与玛提尔德初遇于一九四六年智利总统大选期间,在森林公园户外音乐会中因友人介绍而认识。聂鲁达几乎忘了这次邂逅,玛提尔德却对之难以忘怀。一九四九年二月聂鲁达开始流亡,经阿根廷至巴黎,莫斯科,波兰,匈牙利。八月至墨西哥,染静脉炎,养病墨西哥期间再遇玛提尔德。她原在圣地牙哥音乐院,后离开前往好几个拉丁美洲国家作巡回演唱,曾在秘鲁拍过一部电影,在布宜诺斯艾瑞斯和墨西哥当电台歌手,最后定居在墨西哥,办了一所音乐学校。辗转重逢的诗人与歌手如是开始了秘密的恋情。为了与诗人在一起,玛提尔德必须躲在暗处,随聂鲁达、卡丽儿夫妇作平行旅行。一九五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聂鲁达爱情诗选简介 >聂鲁达爱情诗选目录 > 光与阴影并治的爱的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