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64章 番外十三汪直
    chap_r();    []

    </p>

    你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刚入宫那年,汪直不过九岁,他不像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迫于生计而自愿入宫谋取富贵,他的父祖乃是广西瑶民,因为起兵叛乱,兵败被俘,作为战俘后代受到牵连,汪直和其他族民孩童一起被送进宫,成为内侍。然而当汪直和其他一起入宫的孩童站在一起,等待一位大太监——据说宫最有权势,最说得上话的那个人过来挑选徒弟的时候,对方在左右的簇拥下在他们面前走过,锐利的目光从他们脸上掠过,最后却停在汪直身上,说了上面那句话。你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汪直愣了好一会儿,他年纪还太小,在来京之前,甚至不会官话,若不是进宫之后恶补了一阵,他可能甚至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但就算听懂了,现在他也还似懂非懂,面露迷茫地看着对方。“我从你眼里看到了野心。”那人又说了一句。汪直还是一脸茫然。又或者说,其实他可能听懂了,但他故作不懂。家逢变故,族人遭遇不幸,从广西到京城千里迢迢的这一路,已经足够让他学会了许多。比如隐藏心事。比如假装笨拙。比如低调做人。对方笑了笑,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指着汪直和另外几个人,对负责安排孩童的内侍道:“就是他们了。”内侍点头哈腰,将汪直和另外几个孩童都领下去。在那之后的几个月内,他们没有再见过那个跟汪直说话的人。后来,汪直才知道,那个人叫梁芳,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所谓掌印,掌的不是官印,而是披红,也就是帮皇帝批阅奏折的权力。不用深入了解,就算只是听一听,也能想象这掌印太监到底有多大权力。汪直遥想起那天那人左右簇拥,随从如云的景象,简直比他见过的大官还要威风。我将来也能像那个人一样吗?既然已经当了宦官,那也一定要当宦官里最有权势的那个人。大丈夫生当为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在内书堂的日子过得很,汪直天资聪颖,学习进度比许多人都要,但他眼见着宫里的阴暗肮脏,深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纵然本性张狂,也能强自按捺下来,老老实实伪装成低调模样,虽然因为聪明而被内书堂的师傅几番表扬,却还不至于惹人嫉妒眼红。内书堂是宫专为宦官设立的学堂,在这里不仅仅是读书习字就可以了,还要熟读四书五经,通晓经义典籍,汪直听说,自内书堂成立之后,本朝那些稍微能混出名头的宦官,无不是内书堂的佼佼者。之所以要学习这些,朝廷的本意当然不是想让宦官也去考个功名,而是想用儒家义理来教化他们,让他们成为忠诚可靠的人。除了教习理之外,一些被精心挑选出来的孩童还会在内书堂学习武艺,汪直就是其之一,教他们武艺的是大内侍卫,或者其他武艺好的宦官前辈,梁太监偶尔过来一趟,看见根骨悟性不错的,也会指点一下,其汪直被他指点的次数最多,对方似乎觉得汪直是个好苗子,将他当成半个徒弟来教,但出乎意料,汪直学的进度却并不,梁芳很失去了兴趣,没有再在他身上放什么心思。也正是在那段时间的学习里,汪直听说了一个人,郑和。郑和原本不姓郑,姓的是马,他也不是汉人,而是回民,因为战争而被掠至南京,又因缘际会进了当时还是燕王的永乐帝的府邸,在跟随永乐帝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备受天子信任,赐姓为郑和,又奉命七下西洋,扬帆于碧波智商,引得万国来朝,至今仍褒贬不一。多么相似的身世,多么相似的经历!同样是异族人,同样身不由己进入深宫,不同的是,这位三宝太监扬名立万,他一生的跌宕传,不说普通人比不上,连许多读书人都比不上。汪直心隐隐有了向往。也许终有一日,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人?当宦官苦吗?当然苦。身体的残缺,要看人脸色过活,深宫之的勾心斗角,动辄小命不保,饶是汪直再早慧,再刚硬,内心深处也不是不惶恐的,他常常在午夜梦回惊醒,仿佛自己还在被抓往京城的路上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成化十四年简介 >成化十四年目录 > 第164章 番外十三汪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