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四章 七千本书
及王徵违反十诫的旧事。

    都是在滚滚红尘中打拼的人,有登天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王承恩打量着邓玉函这个红毛番,总觉得这一头大卷发的棕色生番,要是这个样子见到万岁,会不会惊扰到万岁

    但是王承恩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没有下手给邓玉函剃度,在他眼里,传教的都是出家人,他觉得这一头棕色卷发,有失礼数。

    但是,正如王徵所言,他们这群传教士手里有七千卷书,不光王徵馋,王承恩也馋。

    估计万岁爷也馋。

    朝夕哭临三日进香,梓宫移送太庙后,连张嫣都脱了自己的一身孝衣,朱由校存在的痕迹正在被逐渐的抹去,而朱由检正在整理着自己的衣物,准备上早朝。

    大明的早朝,并不轻松。

    所有的京官、国公府的国公、顺天府的府丞、五城兵马司的都指挥使、五军都督府的都督都要参加,这是一只庞大的队伍,约有三百人之众,当然能入皇极殿的不到百人,其他人都在门外听宣。

    在天未亮的时候,大明朝需要上早朝的官员,就要出发,在午门外等候,宫门在皇极殿的钟声中缓缓打开,朝臣们按照位阶缓缓而入,在皇极殿的殿前广场分列站成两队,文官在东,武官在西,负责纠察的御史,开始点名。

    并且记下交头接耳、咳嗽、吐痰、牙笏落地、步履不稳等失仪的官员,失仪会被列入非刑之正,由皇帝做出处罚。

    钱谦益的第一次廷议奏对不利,被皇帝廷杖,就是这种针对失仪的处罚。

    当然今天的礼部侍郎钱谦益没来,十下实打实的廷杖,他已经两天没下床了,按照估计,他得缺席一个月的早朝。

    朱由检准了他的早朝请假,免朝,是一种殊荣。

    鸿胪寺卿将早就由阁老批蓝、司礼监批红、皇帝首肯的官员名单拿出,宣读着赶往各地赴任的国子监太学生或者京官外放。

    “陛下口谕今日早朝取消,阁老、六部尚书、六部科给事中、督察御史、入文华殿等待廷议。”王承恩在鸿胪寺宣读完名单之后,高声唱道。

    第一次早朝,大明天子缺席。

    但是朝臣们不能不来,御史点名就是点卯考勤,若是缺勤可是要扣工资的,正二品的官员年俸才一百五十二两,缺勤一次,半年俸禄就没了,除非皇帝特批,比如钱谦益的腚,八面开花无法上朝。

    虽然京官们大抵已经看不上这个俸禄,地方官入京,一次孝敬少于一千两,好意思出手但是站在这里,他们才有资格收礼。

    朱由检就在皇极殿的龙椅上,他不是没有做好早朝的准备,事实上,他在南海子的破庙里,就思考是否恢复午朝和晚朝的制度,最后还是算了。

    早朝早就变成了磨嘴皮子,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徒劳的浪费精力,大明朝臣们也都习惯了将奏章递到文渊阁,等到处理。

    这套办公体系自角斗士,豹房正德皇帝起,就已经再开始运行。

    那时候的正德皇帝常常离京到宣府的豹房居住,一住就是一年,回京也是不召开早朝,而是召开子时朝会,晚上十二点常朝,结束之后就是大开宴席,常常通宵达旦。

    荒唐吗

    其实是正德皇帝发现自己的政令,出不了紫禁城,但凡是朝臣们不同意,那就贯彻不下去,而通过大珰刘瑾和权臣们斗法罢了。

    其实从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扣门天子朱祁镇之后,大明的皇帝的权力逐渐从天下,缩回到了紫禁城。

    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启用汪直开办西厂,就已经出现了端倪。

    寻仙问道的嘉靖皇帝,更是将这一套宦官与文臣争权玩到了极致,自己抱着个香炉住在离宫别苑的广寒殿内,看着他们为了蝇头小利打的肝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皇明天子简介 >皇明天子目录 > 第十四章 七千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