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四章 七千本书
涂地。

    自三十年不上早朝的万历皇帝开始,大明朝的早朝早就变成了点名考勤会。

    其实六部部议、尚书、御史、给事中廷议,文渊阁处理政务拟票批蓝,司礼监批红,比在朝堂上夸夸其谈,在行政上更加高效罢了。

    所有的四品以上官员挤在皇极殿上,争吵不休,能解决问题吗除了浪费所有人的时间,丝毫没有用处。

    朱由检看着诺大的皇极殿重重的叹了口气,这不是他想要的大明朝。

    赵桓来到文华殿的时候,看到张嫣已经坐在了珠帘之后,长长的甬道,厚厚的罗幕之外,大明的阁老们着大红色的锦鸡补服,端坐于司礼监秉笔太监们的面前。

    六部尚书和督察御史以及给事中们坐在后排。

    都是熟人,新天子还没有进行文渊阁的改组,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们也都是经年老吏,魏忠贤被抓了两天了,秉笔太监们惶惶不可终日,结果身边就换了个魏忠贤的嫡系之后,慢慢安定下来。

    新天子登基,也要用人。

    司礼监什么时候加入了廷议的行列,这就得问列祖列宗了。

    “皇帝诏令孙承宗、袁崇焕、徐光启、袁可立、董应举等人归京。”王承恩读了第一条廷议的议题,连张嫣都讶异的看了一眼大明的皇帝,这里面唯一让她意外的是孙承宗。

    袁崇焕接连赢下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虽然是个骄悍的将领,但是眼下大明朝无人可用。

    孙承宗是东林党原党魁,但是现在的东林党党魁已经是钱谦益了。

    这召回来,东林党内部岂不是乱成了一锅粥

    几个阁老议论纷纷,秉笔太监们一脸淡定,这都是早就送到他们手中的议题,秉笔太监们就靠着皇帝泄题这一手,踩着文渊阁的大学士们。

    “臣对不同意孙承宗归京。”黄立极首先作为首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是西党,就是陕西、山西、大同、宣府、京师的官员组成的地方性质的结党。

    这股势力在朝中微不可微,他这首辅是舔魏忠贤的脚底板舔来的。

    但是他没有忘记孙承宗在朝内的时候,那种恐怖的压制力,权倾朝野魏忠贤,想针对孙承宗也要掂量一下。

    孙承宗归京,那东林党坐大几成定局,他们这些阉党余孽,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而且关外还有十一万余众的关宁军作为孙承宗的铁杆,这进京就是权臣

    王文政可是第一次参加廷议,手有些抖,拿出了大明皇帝给的小抄,说道“孙承宗建立关宁锦防线,功不可没,阉党横行于朝野才不得不请辞,此时兵部尚书职位空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兵事无人掌管,于国不利。”

    黄立极立刻闻言大喜过望,兵部尚书,进不了内阁,能掀起的浪能有多大而且看皇帝的意思孙承宗不在是阉党横行,诏孙承宗回京,阉党已经不在了

    那他就不会是阉党了。

    “王公公所言极是。”黄立极左右横跳的秘籍可是炉火纯青,立刻就坡下驴,若是回来主持其余六部,他还有点忐忑,但是兵部仅在工部之上,这倒是无碍。

    施凤来忧心忡忡的说道“只是万岁,袁可立与孙承宗水火不相容,两人归京,恐有间隙。”

    朱由检坐在内殿之中,他坐在重重的帷幕之后,看不到任何的人影,却能清晰地听到廷议的谈话。

    拿起一个钟槌,轻轻的在放在手边的小铜钟上敲了一下,示意此议略过,皇帝自有计较。

    这还是当初嘉靖皇帝修道修仙的时候,留下的传统,朱由检认为煞是好用。

    “叮。”

    清脆的铜音在整个文华殿层层绕绕传到了外廷,立刻无人言语。

    一个很熟练的皇帝,一句话不说,让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皇明天子简介 >皇明天子目录 > 第十四章 七千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