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本年大势
    1944年,艰苦的抗战步入了第七个年头。这年元旦,已经重新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在重庆向全国军民发表演说:“中国胜利在望,围攻日寇,我须承担主要任务。”

    当时的重庆已经解除了灯火管制,有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和中国空军的联合护卫,居民已经不再担心日本飞机的空袭。只是他们遇上了新的难题:天天需要面对物价上涨。工薪阶层的生活从来没有这么艰难过。面对来自民众的不满和在野党派的批评,蒋介石在演说中不得不承认:“我们反省自身,实在是不够进步,不只是军事上有待于加强,我们的政治与经济,实未能配合战时的要求”,他许诺要“刷新政治”。不过,蒋介石确信,最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

    从中途岛海战以后,日本就已经转攻为守。到了1944年,日本帝国已经是正在西沉的夕阳。它正在惊恐地看着自己逐渐失去空中和海上优势。1943年9月30日的御前会议上,日本确定了防御的底限。也就是说,在太平洋中,日本最少要据守千岛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印尼群岛;在亚洲陆地上,日军则要控制中国的平汉、粤汉铁路及中南半岛,并延伸到缅甸与印度东部。这一庞大的防御线被称为“绝对国防圈”。

    但所谓“绝对国防圈”不断被强大的盟军轻易突破。美军聪明地采用跳岛战术,兵分两路,发动攻势。一路自西南太平洋出发,以陆军为主,由陆军上将麦克阿瑟统帅;另一路自太平洋中部攻击前进,由海军上将尼米兹统帅。

    1944年2月初,美、英军攻占马绍尔群岛。

    2月26日,美、英军在新几内亚岛北面的阿德默勒尔蒂群岛登陆。

    3月5日,英军温盖特少将的空降兵团在北缅伊洛瓦底江两岸空降。15日,英军第十五军在印东英帕尔发动攻势,28日截断科希马至英帕尔之间的大道。

    3月30日至31日,美、英空军轰炸荷兰迪亚(今查亚普拉),日军第四航空军遭到毁灭性打击。

    3月31日,日本南方军联合舰队司令官古贺大将及司令部幕僚战死。

    日本海军、空军的萎靡不振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散落在东南亚的50多万日本陆军与日本本土的海上交通随时会被美国海军切断,陷入补给中断、孤悬海外的窘境。

    这一年,盟军的空中优势愈发明显。四川的数十万农民被组织起来从事一项巨大的工程建设。40多万农民,自带工具和90天的口粮,步行前往工地,工程从1943年就开始了,1944年1月到2月间,他们更昼夜忙碌。用最原始的劳动方式,在90天内建成了6座机场。对此,美国盟友赞叹不已。美国《圣路易邮报》曾经兴奋地宣布:“我们感激中国供给我们可筑机场的重要据点,以及中国43万人民的劳动。中国这样庞大的人力征调是2000年前建筑万里长城以来空前的一次。”

    从1943年11月起,日军开始酝酿一个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制空权的计划,以求缓解赖以生存的运输问题。11月初,日军参谋本部杉山总长首先提出:“压制中国大陆的美空军似有困难……难道不能从华中和华南打通粤汉铁路,使美空军不得使用中国东南部的基地吗?”

    1944年1月13日,日军大本营经过御前会议,核定了这个试图挽救日本命运的行动方案,也就是“一号作战计划”。

    一条从日本—朝鲜—华北—华中—华南—越南—泰国—新加坡的漫长的大陆交通线,被考虑用来替代海上运输线,同时也是为日本本土危急时在亚洲大陆与盟军决战预先留好的最后退路。日本军方勾勒出的这条交通线,其中平汉路南段、粤汉路中段和湘桂铁路牢牢控制在中国军队手里。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日军大本营再次把目光注视到沉寂已久的中国战场。“一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简介 >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目录 > 本年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