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受降的荣光:从芷江到南京
    日本政府决定投降的时候,正面战线的中国军队的反攻才初露端倪,广西方面,已经收复了全县到达黄沙河一线;江西方面,正在追击赣江下游之敌,日军则退到丰城一线。因此,胜利以后,处理敌军受降及接收沦陷区成了重庆政府非常吃力的工作。

    中国人无法忘怀1937年的严冬,中国军队在一片混乱中放弃首都南京,日本市民涌向东京街头提灯游行,庆祝、狂欢。日本的军队在用超出想象的野蛮屠杀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战俘、强奸无辜的妇女,他们把一场占领变成了野兽的大餐。骄纵的日本侵略者在得意地等待被他们伤害得百孔千疮的国家低下高傲的头颅。在那些愁云密布的祭日,准备驰援东南沿海的滇军将士正在集结,有位叫鲁道源的师长当时冷冷地说:“谁会笑,谁最后笑。”8年后,中国人在笑。

    8月20日,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抵达湖南芷江,整个受降工作从那里发端。

    21日上午11点,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代表今井武夫副参谋长一行8人乘非武装的运输机到达芷江机场。这架飞机的机尾拖着两条3米长的红色布条。在飞行途中,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今井发现飞机内残留着一挺机关枪,显然是飞行员疏忽了,为了表示日军遵守命令绝无反抗的意图,今井赶紧让人将机关枪从洞庭湖的上空扔入湖中。

    在飞临芷江时,今井发现6架中国飞机出现在日军专机的上下左右,监督日机的飞行。今井乘坐的飞机虽然是冈村宁次司令官的专机,但它外面的漆皮已经脱落,弹痕累累,寒酸之极,象征着日本军队没落的命运。

    芷江是中国指定的接洽日军投降的地点。当时芷江万人空巷,人们争着前往机场,一睹日军投降使者的神色表情。中美官兵都举起照相机,留下这等待已久的时刻。胜利者互相竖起食指和中指,以V字形欢呼胜利。今井一行乘坐的吉普车上插着小白旗,这是战败者的标志。今井武夫的回忆录记载了当时他的心境:“战败的我们,有如被一堵黑暗的墙壁隔断了前途,绝望的孤寂感和不安的心情是不能消除净尽的。”

    也许是上帝的意思,要让今井代表日本军人体验他们在中国人面前前倨而后恭的滋味。当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今井就在邻近卢沟桥的北平,而当抗日战争结束时,又由他到芷江投降,最后,他还出现在南京的日军投降仪式上。

    今井武夫在战前就一直在中国从事特务工作,对日军情报机关而言是一名勤勉优秀的情报人员,战争后从事谋略工作。但他并不比其他日本情报人员高明,属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愚人。

    他们看到的都是中国的弱点,他们了解中国将军、政客们的恶习,社会的混乱。他们注意到了中国的革命中新生力量的成长,但看到的是革命的渣滓、对理想的背叛、革命党内部人际关系的紧张。他们无视中国的民族主义浪潮。害了中国人,也害了日本人自己。由这个号称中国通的日本高级特务来接洽投降,是件最有趣、也最有讽刺意味的事。

    23日下午,何应钦召见今井,要日本军队做好投降的一切准备。对何应钦来说,他对日本投降有着更深切的感受。从1933—1935年的两年间,在北平,何应钦官居上将,却受尽日本酒井隆等校尉一级军官肆无忌惮的要挟和羞辱。酒井等终于在不久后被作为战犯审判枪决。

    不过,中国将领仍然给前来洽降的日本军官以最起码的礼仪,今井从陆军总指挥部参谋长肖毅肃处领到了有关日军投降指令的第一号备忘录。想起日本占领南京后宣布不以中国政府为对手的傲慢;想起1928年“五三”惨案时,日本师团长拒绝让中国军使贺耀组将军就座的狂妄,中国方面的宽厚是出乎今井一行的预料的,以至他后来回忆说:“我深深感激中国军人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简介 >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目录 > 受降的荣光:从芷江到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