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恢复市场的信心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戴相龙表示,中央银行应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希望8万多亿的银行储蓄能更多地投向资本市场。央行也因此进行了八次降息。然而居民储蓄并没有像一些人希望的那样大批涌入股市,这是因为有众多因素制约着储蓄资金流入股市。

    上市公司质量差投资吸引力不高。据上海财经大学和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最近的一项联合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中有70%的企业未给投资者创造价值。这项研究详细统计和分析了深沪上市公司近年来的创值状况,结果发现,70%的上市企业处在耗值状态,虽然账面上有不错的利润,但利润实际上是用募集资金“购买”来的,或是纸上富贵,无法实现真正的现金盈利。同时,由于造假成本较低,企业造假的嫌疑面达上市企业的20%左右,在剔除这些造假嫌疑观测值的基础上发现,上市企业处于一种资本与利润并增,但创值显着下降的状况。

    上市公司造假缺乏诚信感召力。中国股市从诞生以来,从来就不缺少“造假”的东西,比如假上市材料、假利润、假预测、假资产、假信息、假重组、假公告等等,不一而足,在众“假”之中,惟独“圈钱”是真。像琼民源、红光实业、大庆联谊、银广夏、蓝田股份等等,都在造假方面给投资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中科创业到亿安科技,从银广夏到三九医药,从麦科特到蓝田股份,小股民面对手里的股票,从来没有这么迷茫过。由此引发的问题是,1000多家上市公司我们究竟能相信谁?这样一个简单追问反映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实际上表明的是作为证券市场基础的投资者信心的动摇。

    政出多门系统风险大。最近,有媒体报道,国家信息中心一位官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称,股票统一指数有望今年上半年推出,而QDII机制可能会在年内稍晚些时候启动。虽然这位官员表示是“个人看法”,是“个人预测”,但是由于他的特殊身份,上述言论经媒体报道并加上醒目的标题后,是政策发布还是个人见解,就很难区分了。相信经历2001年中国股市的投资者都会有些迷茫,不仅是因为各路“权威”提出不同的市场改革方案,还因为就连监管部门也出台前后不一的方案。

    政策变化说起来总是有点玄,像是“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气候沙尘暴。政府官员、有关专家对市场的言论有时像是言论、有时像是理论探讨、有时却成为政策发布。中国股市还是个政策市,但多变的政策使中小股民左右为难。像统一指数、指数期货、QDII机制、国有股减持、退市机制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建设问题,专家或官员集思广益、热心讨论,本属正常,但是由于它们关系到整个市场的运行,如果把个人看法和政策宣布混淆了,就可能冲击市场秩序。假如有关政策并没有像一些人士所“透露”的那样发生,投资者因此遭遇风险,谁来担当?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3年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八次降息的影响,当前城镇居民储蓄意愿虽然减弱,但投资股市的热情仍然不高。这是因为人们储蓄各有目的,不会因为降息就投资股市。中国存款虽有近8万亿之巨,但储蓄绝大部分是居民的养命钱,平摊到13亿人身上,人均仅几千元。考虑到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相当部分存款会被用于家庭对未来生存的保障,所以安全是首选。随着国家政策改革力度的加大,居民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企业推行改制后,企业倒闭破产增多,造成一部分人员下岗失业,人们的收益得不到保障。再加上推行货币化购房、自费医疗、子女上学、就业等都需要大宗支出。因此人们的存钱防老、存钱备用的思想意识增强。为控制未来不确定风险,存款仍是百姓的头等大事。当然,时下股市缺乏赚钱效应也是重要原因。

    难怪有人会说:中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拐点:站在中国大牛市的新起点上简介 >大拐点:站在中国大牛市的新起点上目录 > 恢复市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