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古诗十九首
驱赶着劣马,我们照样在宛洛之间徜徉游戏,阅尽繁华。

    洛阳城里是多么的热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不与圈外人士来往。

    通达的大路两边夹杂着或宽或窄的小巷穿插其间,这些巷子口大路边,随处可见王侯贵族的朱门大院豪华宅第。

    据南坐北有两个帝王的宫殿,隔着繁华热闹的城市街区遥相对望,两宫的望楼角阁巍峨耸立,看上去高达百尺有余。

    达官贵人们豪奢饮宴,尽情享乐,但是却个个看上去都像是忧愁满面欢颜难展,不知被什么所驱使逼迫。

    【赏析】

    本诗写作者游戏宛洛,意在仕途。然而他发现这个宫殿巍峨、甲第连云,权贵们朋比为奸、苟且度日的都城,井非是属于他的世界。

    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生当乱世,他不能不厌乱忧时,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及时行乐。其行乐很勉强,是苦中作乐、苦中求乐的无奈,甚至还有几分愤懑的情绪,对人生老病死如恍然一梦的消极感受,对时光流逝的不知不觉和无能为力。与其说是行乐,不如说是借行乐以消忧。而忧的原因,也不仅是生命短促,还有天地之大、何处安身立命的慨叹。这位失意之士借由他所看到的当时政治首都洛阳的一些现象,写出了个人不平之感和不满现实的心情。

    这首诗与《古诗驱车上东门》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涵却很不相同。《古诗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的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西北有高楼

    【原文】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①,阿阁三重阶②。

    上有弦歌③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④。

    清商⑤随风发,中曲正徘徊⑥。

    一弹再三叹⑦,慷慨有余哀⑧。

    不惜歌者苦⑨,但伤知音⑩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注释】

    ①交疏:一横一直的窗格子,指窗的制造的精致。结绮:张挂着绮制的帘幕,指窗的装饰的华美。结,张挂。绮,有花纹的丝织品。②阿阁:阁有四阿,叫做阿阁,指屋极四面有曲檐,是古代最考究的宫殿式的建筑。三重阶:指台。楼在台上。③弦歌:就是弹唱。④杞(qǐ)梁妻:齐国杞梁的妻子。杞梁战死,其妻孤苦无依,枕尸痛哭,其遭遇极人世之至悲。⑤清商:乐曲名。⑥徘徊:来往行走,不能前进的样子。这里借以形容曲调的往复萦回。⑦一弹:指奏完一曲弦歌。再三叹:指歌词里复沓的曲句和乐调的泛声,就是上句所说的徘徊。⑧余哀:指作者悲哀的情绪,对别人的感染,不随乐曲的终止而终止。⑨苦:指曲调的哀怨缠绵,也借以渲染歌者的内心忧伤。⑩知音:指不仅精通音律,而是通过音律能够进一步体会到音乐的内在含义,奏乐者的心情。这种情感生活在共同时代环境里的人应该能够体会得到,而知音难遇,所以说但伤。双鸿鹄:指听歌者和歌者。

    【译文】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那音响是何其的悲哀!

    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之声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飘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诗集目录 > 古诗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