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节
表意见,津田只好战战兢棘地主动询问。

    “嗯。”西岛终于舍得挪开视线,转而无言地小酌起来,看来是在组织语言。

    难道说真有这种可能?要不然就是,他不忍打击学生……一想到西岛素来立下判断的作风,津田便不免忐忑。

    “怎么说……”西岛终于开口,“很难下结论。老实说,线条完全不同,也没有任何写乐的特征。”

    (果然没戏啊……)津田满怀失望。

    “可是……”西岛竟有后续,“这幅画明显是在临摹铜版画,不排除故意改变自身笔法的可能。而且用歌舞伎演员画和西洋画做比较,这本身就没有意义。所以说,谁也不能单凭线描不同就断言这不是写乐。”

    (原来如此,我真是蠢到家了——)

    津田不禁感慨。有了新发现,自然希望搬出能够服众的证据,这两天津田拼命在画上做文章,不停比较狮子图和写乐版画的异同,一个人埋头瞎忙活。

    “迄今为止的写乐化名说——”西岛一字一顿,“能当作判断依据的作品全是浮世绘或者日本画,包括北斋、文晁亦然。比如耳朵很像,和服褶子的画法相仿,或者眉毛的形状雷同。说真的,要是把局部图排在一起,连我都觉得有门道。其实这种判断方法是行不通的,画不能看局部,就算耳朵或者眉毛和写乐的画法一模一样,但整体风格不像那也不成。重点是写乐的那种独特气氛,只要缺了这一项,管他其余部分怎么个像法,我也不会认可。可是这幅画又和以往情况不同,线描完全没有可比性,要是没有这条题字,恐怕没有人会把这幅画和写乐联系在一起吧。能参考的只是一行字,实在很难……”

    西岛叉着胳膊,闭眼思索。

    “至于这画师假冒东洲斋写乐之名的可能,依我看——”西岛这话让津田心理咯噔一跳,“那是不会有的。宽政十年离写乐发表最后一幅作品足有三年,冒充写乐完全讨不到好处,若冒充歌麿则另当别论。你也知道,幕末时期有位歌川派画师离开江户去地方上游历,当他被问起职业时,刚回答是浮世绘画师,当地人就反问是不是歌麿门生,而歌麿那时都离世好几十年了。画师自豪地宣称自己是丰国门生,当时丰国门下有数百弟子,被视为浮世绘各派的中心,自然足够引以为豪。结果呢,完全出乎画师意料,当地人纷纷表示从没听过什么丰国,立刻对他没了兴趣……当然,这则故事只是想说歌麿声名远扬、家喻户晓。但若换个角度看,不啻说歌麿之外的画师在地方上简直默默无闻。声望高、名气大,皆因身在江户,一旦下到地方,就只是无名小卒——尤其是主攻演员画的画师。想想看,那些是从没见识过歌舞伎的乡下人,就算摆出演员画,他们能看出什么名堂?刚才那段故事里的当地人,恐怕就连‘千两演员’市川团十郎都没听说过,而这在江户是三岁小孩儿都如雷贯耳的名字。从这一点推断,可以说完全没有任何好处值得这个昌荣特意冒充写乐。从年代上考虑,也可以完全排除恰好有两名画师偶然同名的可能。”

    “或者说……”听了西岛的见解,津田突然想到另一种可能,“可以考虑是写乐的继承人?”

    “继承人啊……虽然不能一口否定,不过可能性实在太低。”

    “可是这样一来就能解释画风不同的问题。”

    “目前并无所谓第二代写乐的版画作品传世,再怎么分析也只是一种假说。再者,以写乐当时的情况,能否出现后继者本身就是个问题。如果写乐真的人气够旺,门生多到足以出现继承人,那他的生平事迹怎么说也该有更详细的描述流传下来。要真这样,写乐又岂会从头到尾谜团重重?”

    “或许正如老师所言,但写乐工作室一说也可以延伸出类似的考虑……”

    所谓写乐工作室一说,认为“写乐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写乐杀人事件简介 >写乐杀人事件目录 > 第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