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六章 郑袖患病 屈原作歌
对纯美感情的热爱,要将这种对真善美的追求精神贯穿整个乐章。同时又特别突出这种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失败,以及由此引起的痛苦与哀怨之情。在艺术上,要将清新俊逸的风格,真挚热烈的感情和凄楚哀怨的情调融汇在一起。

    帝舜南巡,不幸崩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下。他的两个女儿宵明、烛光前往奔丧,因不识路径,来至洞庭湖内的君山,思父心碎,悲痛号啕,泪尽继之以血,血泪挥洒竹上,将翠竹染得斑痕点点,故名斑竹。君山寻父尸不见,二女雇船出湖,行至潇水与湘水会合处,月夜双双坠水而死。人们景仰二女的孝行,说她们死后变成了洞庭、潇湘、沅澧一带水域的水神,并尊宵明为“湘君”,烛光为“湘夫人”,世代祭祀不绝。这是史实,但后来有人以为湘君、湘夫人是尧之二女娥皇与女英,以讹传讹,约定俗成。现在,屈原决定尊重民俗,以错就错,取材于这个传说,借用《湘君》、《湘夫人》旧题,重创新歌,将其写成一对夫妻神的唱和诗,这样湘君就变成帝舜了。他要标新立异,创一奇观,用湘夫人的口吻来抒写《湘君》,又用湘君的口气来抒写《湘夫人》。

    《湘君》篇中描写二妃同往迎舜的经过。他们是预先约定好了的,而且以往都是预期赴约,只是由于一个意外的原因,这次未能会面。

    一阵清越而略带哀愁的歌声在清波长天间飞扬:“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你犹豫不决未曾启行,是谁在洲中将你挽留)这是娥皇的叙述与诘问。既然湘君约而不至,二妃便驾舟往迎。江波上飞驶着一艘桂木小舟,湘夫人衣袂飘飘地伫立于船头,她们仪态潇洒,修饰适度,风采照人,悠长的歌声唱出了她们久待湘君不来的疑虑,一江风波更烘托出她们心潮的迭荡与不安。为了让湘君平安到来,她们竟然设想要湘水的波涛快些平息,让汹涌长江安闲地流淌。湘君依然未来,她们因此带着痛苦的牵念吹奏起悠悠排箫,这箫声压过江浪的澎湃,诉说着二妃对湘君的无限怀思。

    焦灼的二妃不再等待,她们驾起桂舟顺江而下,去四处寻找。湘水不仅流经洞庭,还继续向北与大江交汇,因此洞庭、涔阳,直至大江,都在湘君的活动范围之内,这就为二妃寻找湘君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在这里,屈原要大开大阖地运笔,极有气势地展现二妃顺湘北征的勇气和决心。小船快似箭,疾如风,旗旌招展,加之清波起伏,秋风阵阵,把二妃的寻觅之情抒写得有声有色。当二妃怀着一片精诚绕洞庭循长江逆流而西行的时候,二妃回至船舱虔诚地占卜,求神灵告湘君之所在,但结果却使她们大失所望,多情的女英缠绵而叹,满面泪水潸潸流淌,因为她见君不得,肝肠寸断。

    伤痛的突发过去,便是绵绵不尽的哀怨。自此以下,笔势渐缓,二妃怀着深切的哀伤,从大江畔调舟南浮,踏上归程。这里屈原要用写景和比兴来映衬和引发二妃的哀怨之情。急划兰木桨,稳操桂木舵,轻舟逆水冲浪,激起的水花如冰似雪,这冰雪意象所包含的凛洌之感给二妃的心头增添了一片悲凉。“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到水中去摘取薜荔,到树巅去采撷芙蓉)。屈原故意颠倒事理来表现二妃不遇湘君的失望和自哀自怜。小船在山势嶙峋的川流中颠簸,这颠簸跳动让人感受到了二妃那悲惋难抑的心。用这些景物和比兴意象的映衬、烘托,当娥皇发出“心不同兮媒劳”(心思不同,媒人也是徒劳)和“交不忠兮怨长”(交往不忠,怨思多么深长)的哀怨叹息时,更加凄婉地搅扰读者和听众的心,令其黯然神伤。

    二妃舍舟登车,在江畔做了寻觅的最后努力,终未如愿,直至暮蔼沉沉,才无可奈何地返回北渚(洞庭湖中的君山,亦称湘山或洞庭山)故居,度一个悱恻忧怨的夜晚,因那里没有湘君而显得异常寂寥萧索,只有“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飞鸟在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屈子传简介 >屈子传目录 > 第一六章 郑袖患病 屈原作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