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三章 风雨凄凄 悲愤滔滔
    屈原使齐归来,闻听怀王又放张仪,气得他捶胸顿足,这真是:竹竿好扶,灌肠难竖,怀王真是一根竖不起来的灌肠。倘这是自己的孩子,他真会杖责四十,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令其悔而改之。可是,这是堂堂一国之君,为臣者真是徒唤奈何!屈原许久不曾开口,他浑身哆嗦,嘴唇颤抖,面色灰白,似乎当罢黜左徒之官,宣布“永不得参与朝政”时,他不曾这样伤心难过过。他真想愤然转身离去,任其所为,从此永不再见这位糊涂的君王。然而,国事,民利,天下事,重担在肩,早就以身许国的思想家、政治家屈原,怎么能够义气用事呢?他尽量镇静着自己,平息胸中的义愤,自我宽慰,半天后说道,“昔者大王受张仪之欺,丧权辱国,亡将失地,民生涂炭,今张仪来楚,臣以为大王必杀其头,烹食其肉。万没料到,大王不仅不治张仪之罪,反而信其邪说,背纵离约,事奉仇敌。此乃黎庶鄙视之举,今大王为之,岂不让百姓心寒,天下共愤吗?”

    听了屈原的话,怀王深感后悔,急忙派人驱车追赶张仪,但张仪已离楚两天,哪里还能追赶得上。

    怀王派屈原使齐谢罪修好,非是悔过之举,权宜之计罢了,因而使齐归来,屈原依然见疏,不得重用,他那善良的愿望和忠君爱民之心再次碰壁,碰得头破血流。此后屈原仍以三闾大夫之职事怀王,直至公元前297年被放逐江南。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卒,在位二十七年,子武王荡立。武王不满张仪,张仪避居于魏,次年死于魏。也就在这一年,秦初置丞相,以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这时候的列国形势似乎有了些变化,合纵的可能性又增大了。公元前309年,齐宣王欲为纵约长,写信给楚怀王,约他合纵。此刻楚已合于秦,怀王见齐王书,犹豫不决,集群臣而议。群臣或言合秦,或言听齐。昭睢挺身而言曰:“王虽东取地于越,不足以雪耻;必取地于秦,方可雪耻于诸侯。依臣之见,王不如深善齐、韩以重樗里疾①,如是则王得韩、齐之重以求地矣。秦破韩宜阳(韩御秦之军事重镇,在今河南宜阳县西),而韩犹复事秦者,因其先王之墓在平阳,而秦之武遂②距宜阳不过七十里,故韩畏秦。不然,秦攻三川(洛河、伊河、黄河交汇之地,秦置三川郡),赵攻上党(韩地,今山西长治县一带),楚攻河外(韩黄河以南之地),韩必亡。楚之救韩,不能使韩不亡,然存韩者,楚也。韩已得武遂于秦,以黄河、崤山为边塞,所报德莫如楚厚,臣以为韩必速事大王矣。齐之所以信于韩,因韩公子昧为齐相也。韩已得武遂于秦,大王亲善之,使之因齐、韩而重樗里疾,疾得齐、韩之重,其主弗敢弃疾也。今更得楚之敬重,樗里疾必言于秦,秦必复还侵楚之地矣。”——

    ①樗里疾虽为秦之左丞相,但却善于韩,齐宣王给楚怀王的信中曾强调过这一点。

    ②平阳、武遂二邑均在宜阳附近。

    听了昭睢的这番分析,怀王十分赞赏,当机立断地决定,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

    这时候的屈原,已经无权参与朝政,昭睢上边的这些议论,是事先跟屈原商议好了的,因而亦可算作屈原的意见。

    秦武王好勇,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骤为高官。公元前307年,武王与孟说赛举鼎,折足而死,在位仅四年,异母弟稷立,是为秦昭王。昭王母楚人,号宣太后,以其弟魏冉为将军。

    秦昭王初立,又对楚进行拉拢,公元前304年,秦厚赂于楚,楚背齐合秦,往秦迎妇。同年,秦约楚怀王盟于黄棘(今河南南阳南,一说新野县东北),归还楚之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互为婚姻。

    屈原虽然被野蛮地、不公正地剥夺了参与朝政的权力,但他依然心系怀王,关注着朝中所发生的每一件事,因为这关系着楚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屈子传简介 >屈子传目录 > 第二三章 风雨凄凄 悲愤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