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七章 长沙盛情 罗城慰藉
不有所收敛。经过一番较量之后,昭川江深刻地领教了滕兴波所领导的渔民暴动的厉害,所以,后来形势虽然复旧,他却不敢再像以往那样肆意妄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屈左徒曾领导过变法改革,因而湘江的渔民们无不感戴屈原的隆恩盛德。既然人们早已将屈原当成了救苦救难的恩人,如今恩人降临到这方水土,湘江两岸的百姓春风似地将他包围裹挟,烈火般地燃烧着自己,将他炙烤,滕兴波正是代表着这千百颗燃烧着的炽热的心将屈原邀上了一只雕栏画舫,载于橘子洲头的。当滕兴波等人初来邀时,屈原还有些犹豫不决,但交谈了不足一个时辰,他就为渔民们的热情所感染,为他们的豪爽和勇气所震动,他们是力量的化身,希望的象征。细想想自己已经活到这把年纪,经历了多少艰辛与坎坷,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回想变法改革之初,那是冒着多大的风险,承受着多大的压力,自己不曾有丝毫彷徨与动摇,今天面对着这澎湃的盛情,为何竟犹豫而裹足不前呢?这怕就是衰老的标志吧?经过这样不算激烈的思想交锋之后,屈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了画舫,来到了橘子洲头。

    好一个名副其实的橘子洲头,位于湘江之中,洲不大,遍地尽橘。时值金秋,蜜橘正熟,果实累累,像悬挂着的无数小灯笼。红绿相间的密林深处,点染着几幢不显眼的茅草房。屈原被让进了上房正间,这里早已有数十人在恭候。滕兴波介绍说,这都是各村各船派来的代表,他们俱都英勇无畏,为了民众的利益,不惧倾家荡产,甘愿披肝沥胆。座席布就,众人依次入席。屈原是千人尊敬、万人崇戴的大恩人,专设一席,由滕兴波与几位德隆望尊的耆老奉陪,东向而坐;众星拱月,其余的座席都围绕着客席布排。席地而坐,短几矮桌。餐具十分马虎,菜肴却异常考究,每桌十二个盘,盘盘皆鱼,是谓“全鱼席”。这些鱼全都是刚从湘江或洞庭湖打回来的,烹饪前俱都活蹦乱跳。“全鱼席”对屈原来说并非稀罕,但像今日这样新鲜的鱼却很少见,特别是其中的竹筒鱼、松鼠鳜鱼、酱蒸蛔鱼、红煨乌鱼、藕丝银鱼等,都是首次品尝。有人可能在怀疑,一些普普通通的渔民,能够舍得这么奢侈耗费吗?勿需花费钱财,只需付出辛劳,有何不舍?为了三闾大夫,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扬帆捕捞,贡献点鱼鲜,何足挂齿!席间的气氛融洽而热烈,终年与风浪搏斗的渔民们性格豪爽,无所畏惧,大碗喝酒,愈喝愈兴奋,愈激动,争相向三闾大夫介绍昭川江的累累罪恶,描绘组织起来反霸抗赋的火暴激烈及大快人心,盛赞变法改革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击了豪绅的气焰,为黎庶谋得了利益,带来了好处;叹好景不长,一阵风便过去了,于是也像寥辛耕一样骂昏君,骂奸贼,骂不公的天和地。

    在这个以滕兴波为首的渔民接风洗尘盛宴上,屈原依然没有慷慨陈辞,只是自始至终面带微笑,频频颔首,不断称“是”。看得出,他的心情兴奋而激动,他是在用心感觉,深刻体验,幽长回味。他仿佛从这些为权贵们鄙视、被称作“渔花子”的赤脚露足的人们身上,隐隐约约地看到了楚国的力量、前途和希望。是的,无论哪一个国家和社会,力量都蕴藏在民众之中,他们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不久后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历史预言,不就出自这些平民百姓之口吗?屈原似乎也在反思,在忏悔,过去为什么总是在朝中跟群小们争斗,最终被打下马来,而不知道到民众中来,汇于民众之中,形成一股冲决一切阻挠变法改革的滔天巨澜呢?诚然,对于这一切,屈原并未在脑海里形成一定的观念或意识,只不过是一丝朦朦胧胧的感觉,隐隐约约的体味,模模糊糊的影象。

    长沙人氏景清明,曾在朝中为执珪,此人率兵在外,屡屡破军杀将,有功于国,但因正直无私,不媚郑袖、靳尚之属,便为其所不容。有一次疆场与秦对阵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屈子传简介 >屈子传目录 > 第二七章 长沙盛情 罗城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