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九章 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上)
    屈原自郢都到溆浦,并不似前一章开首所说的那样简单,仿佛今日开会、出差、旅游,换几次车船便到了,而是弯转曲折,历千难万险,经九死一生,方才到达。

    第二十五章中写过,当屈原离开郢都的时候,天愤,地怒,人悲,神哭,鬼泣,季节虽是仲春,但异乎寻常的暴风骤雨却将荆楚大地惩罚了旬日有余。屈原放逐是“济乎江湘”(渡过长江、湘水),到湘西荒僻的山泽,但他却循江而东,到鄂渚做短暂逗留。鄂渚是他初出仕的地方,虽在此为官只有短短的一年,但却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百姓和每一寸土地。人是个无时无刻不在矛盾着的动物,屈原也不例外。一方面,他不相信顷襄王会永远将他赶下朝廷,逐出郢都,幻想着随时都会将他召回,圣君贤相同心一德,共振朝纲,复兴大楚;另一方面,他又似乎有着某种不祥的预感,此一去便是诀别,永不得再见,因此要到那里会见县衙和乡间的诸多好友。

    屈原一行出郢都龙门,坐两乘马车至夏首登船,顺流而下。一路上虽说天阴地晦,江水喧嚣,雨未停,风未歇,雨打船篷似敲鼓,风摇小船荡秋千,但却顺风顺水,船行倒也迅速。江上行船,无昼无夜,不似陆路乘车那样晓行夜宿。不知行了多久,将近夏浦,雨停了,风却骤然增大,只刮得天昏地暗,江水壁立。船上的人连同舟子在内,大多呕吐得狼藉不堪,一个个昏迷不省人事,瘟鸡一般。幸有一老仆,复姓淳于,名乾,原为齐人,年轻时在海上捕鱼为业,练就了一身好水性。长江虽大,但与茫茫沧溟相比,不过是一抹,一带,经过大风浪、见过大世面的淳于乾,此刻竟然若无其事,倘无他帮舟子驾船掌舵,恐怕早就船打人亡了。江面上随波翻滚着无数尸体、船板、帆樯和各种各样的货物,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又过一刻,西北天空飘过来一朵乌云,开始只有碟子大小,转瞬便弥漫了整个天空,又浓又黑,黑中带紫似悬釜,若漆板,像滚滚浓烟,使白昼变成了夜晚,万物俱被吞噬。一阵猛烈的龙卷风旋起了巨大的水柱,黑苍苍的,壁立于天地之间,像山岳,若墙堵,挡住了航船的去路。这顶天立地的水柱在不断地变幻着自己的形态,有时像嫦娥奔月,有时像飞天的女神,有时像砍柴的樵夫,有时像寿星老翁,有时像昂首的骆驼,有时像奔腾的骏马,有时像伏卧的雄狮,有时像下山的猛虎,有时像升腾的蘑菇云,有时像盛开的莲朵……,风浪中的小船,像一只蛋壳在上下颠簸,左右摇摆,不断地打旋,一会被推上了波峰,迅即又跌下了浪谷,连淳于乾也难以支撑了。为了确保三闾大夫的生命安全,这位服侍屈原多年的忠诚仆夫,一边帮舟子操船,一边顺风向着江上自顾不暇的船只大声疾呼:“众位船家,楚三闾大夫在此,随时都有性命之忧,请快来帮忙搭救!……”

    淳于乾说“随时都有性命之忧”,而不说“随时都有船翻人亡的危险”,因为无论海上使船,还是江上掌舵,都异常忌讳这个“翻船”、“打船”的字眼,有谁犯了忌,那怕是说出了相类似的谐音,如“帆船”、“大船”之类,船家也会视其如仇敌。

    淳于乾向着茫茫大江之上那影影绰绰的桅樯连喊数遍,不大一会,便有数条大小不等的舟船向这边靠拢了过来,并不断有呼唤声从各船传来:“喂,三闾大夫在哪里?”

    见其状,闻此声,淳于乾不由得一股暖流上涌,热泪汪在眼圈里,他声嘶力竭地高喊:“感谢众位船家冒死相救,三闾大夫在这里!”说着他竖起了红色的信号。

    一因分心,二因兴奋和激动,淳于乾一时不慎,小船竟被激浪打翻。幸在这时,赶来营救的船只都已靠了上来,落水的人才无一人遇难。

    当船即将翻扣的一刹那,淳于乾一个高蹿将过去,将三闾大夫拦于怀中,二人一同落水。在滚滚波涛中,淳于乾用左臂搿着屈原,右臂拼命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屈子传简介 >屈子传目录 > 第二九章 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