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十、诺贝尔及诺贝尔奖金——科学评价的内在机理
    科学研究工作者在科学上必须力图保持头脑的适应性,避免抱一成不变的观点。人们特别容易抗拒那些不符合自己看法的观点。

    ——贝弗里奇

    科学所追求的是概念的最大的敏锐性和明晰性。

    ——爱因斯坦

    诺贝尔是瑞典一位化学家、发明家和产业家。他用他的巨额遗产设立了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金。

    诺贝尔于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年岁稍大,父亲就让他在欧美进行广泛的旅行,开阔眼界。他16岁时就已经具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同时精通多门外语:德语、英语、法语、瑞士语及俄语。1862年他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甘油炸药的爆炸实验;必要的引爆物——雷管是他的一项重大发明。1887年他研制成的无烟炸药是他的最后一项发明。其间他在许多国家总共获得了不少于355项的发明专利。诺贝尔作为一个产业家,为了发展科学的事业,一向慷慨解囊,大力援助。不过他对为名人宣扬身份或筹建纪念碑之类的捐款非常反感。他说:“我对照顾活人的胃囊比死人的功勋更感兴趣。”诺贝尔常常被称为“科学的怪人”,对荣誉、职位十分淡漠。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得奖章不是由于发明炸药的缘故。比如,我得瑞典北极星章,要感谢我的厨师,是他的烹调艺术调起了极端势利眼人的胃口。我接受法兰西勋章,是由于我和一位内阁成员的私人关系十分密切的缘故。我获得巴西玫瑰勋章,那是一个偶然机会把我引见给都木•彼佐皇帝的结果。最后一颗是著名的博利瓦勋章,那是马克思•菲利浦看中了诺贝尔,想要显示一下他怎样以分发奖章的方式,开了一个逼真的玩笑罢了。”他从来很少张扬过自己,干脆没请人画过肖像,目前仅存的一幅是他死后才画的。

    晚年时,诺贝尔多愁善感,闷闷不乐,孤独厌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跟自己生气”。他把自己的一生比作一只被命运摧毁的船骸,毫无目标地漂流,既没有推进的船桨,也没有导航的指南针。在他看来,对过去没有任何快乐的回忆,对未来也毫无美好的憧憬。他弟弟催促他写自传,而他却留给人们这样几句话:

    “艾尔弗雷德•诺贝尔——可怜的半人半神;当他呱呱坠地时,仁慈的内科医生本应就地把他处死。

    主要优点:保持指甲整洁,从不拖累任何人。主要缺点:无家室,情绪低落,消化不良。主要罪过:不崇拜财神。一生中杰出的事件:无。”

    从这数笔幽默而风趣的自述中可看出这位发明家的谦虚美德及艰苦创业、厌恶虚名的高尚精神。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圣雷莫逝世,终年63岁。

    诺贝尔于1895年11月27日在巴黎写下了有关如何处理他死后遗产的遗嘱。据当时记载,他的遗产有3300万克朗(约折合900万美元)。他决定把其中小部分赠给亲友,大部分用于建立诺贝尔基金,把基金的利息以奖金的形式每年颁发一次,授予那些在物理、化学、生理学和医学、文学领域中做出最重要贡献的人,以及那些为世界带来和平的人。诺贝尔还嘱咐,奖金获得者“无国籍之分”,并且由下列机构分别评定:物理、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评定;生理学和医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的卡罗琳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负责评定;和平奖由挪威国会五人委员会评定。

    诺贝尔逝世后,有关团体筹建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1901年1月1日开始管理基金,同年举行了第一次颁奖仪式。而所有颁奖机构都应建立三至五人的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即科学评价者),该委员会负责审查各种提议,并对被推荐授予各项奖金的候选人及其成就发表客观的评论;评议采取秘密方式进行;得奖人的名单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科学中哲学问题漫谈简介 >科学中哲学问题漫谈目录 > 十、诺贝尔及诺贝尔奖金——科学评价的内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