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3.战略核武器及其防御
    核武器是利用原子核反应所放出的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按照核反应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原子弹和氢弹。原子弹依据的是重元素原子核裂变反应的原理,1945年7 月由美国首先研制成功,8 月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使用。氢弹依据的是轻元素原子核聚变反应的原理,1952年由美国首先研制成功。战略核武器主要用于袭击敌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军事要地、重要交通枢纽以及核武器基地等战略目标,也称进攻性战略武器。战略核武器技术复杂,威力巨大,能对战争全局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受到军事大国的高度重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最迅速的武器之一。

    战略核武器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核弹头,即核爆炸装置,按照投送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由轰炸机投掷的航弹、导弹弹头以及炮弹;二是运载工具,即将核弹头投送到目标的工具。

    核弹头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代。第一代是40-50 年代研制并装备的核弹头,如:早期的核航弹,美国的雷神、宇宙神、大力神型导弹弹头,苏联的SS-4、SS-5型导弹弹头等。它们的特点是爆炸当量大,弹头重量大,可靠性差。第二代核弹头是在60-70 年代研制和装备部队的,如:新型航弹,各型弹道导弹潜艇使用的导弹弹头,美国的民兵型导弹弹头,苏联的SS- 11、SS-19 、SS-20 型导弹弹头,以及巡航导弹弹头。它们的特点是小型化程度较高,单位重量的爆炸威力更大,更加安全可靠。这一代弹头当前仍是各国战略核力量的中坚。第三代核弹头从70年代开始研制,除继续提高爆炸威力和小型化程度以外,核弹头的性能逐渐多样化。例如:研制和装备能摧毁硬目标的弹头,用于摧毁敌方加固的洲际导弹基地;研制和装备可钻入地下100 多米处爆炸的高强度钻地弹头,用于摧毁敌方地下指挥中心,研制在局部战争或有限核战争中可能更为实用的爆炸当量较小甚至极小的弹头;研制中子弹、冲击波弹、感生辐射弹、电磁脉冲弹、利用核爆炸产生的X 射线造成杀伤的激光武器等,以增加或削弱某些爆炸效应,从而能根据目标的性质和作战要求有选择地使用,达到更有效地打击目标并减少附加破坏的目的。此外,新型核弹头普遍安装末端制导系统,打击精度进一步提高。

    核弹头的运载工具有两大类,即战略轰炸机和导弹。战略导弹主要有陆基弹道导弹、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和可由战略轰炸机和军舰发射的战略巡航导弹。在5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运载工具是中远程的轰炸机和导弹,美国和苏联都无法从本国直接攻击对方。美国用在苏联周围建立的军事基地部分弥补了运载工具的局限。从50年代后期起,美国和苏联先后装备了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弹道导弹潜艇和具有洲际飞行能力的战略轰炸机,由此形成" 三位一体" 的战略核力量。洲际导弹部署在本国的固定设施内,命中精度高,戒备程度高;但易受攻击,生存能力差。弹道导弹潜艇游弋在大洋中,不易被发现,生存能力强;但戒备程度差,命中精度低。战略轰炸机机动性强,起飞后仍能被召回,反应灵活;美国在60年代以后还保持随时都有相当数量的轰炸机在天空飞行或在地面待命,因而不会被对方一举摧毁;但突防能力差,易被对方防空火力拦截;80年代以后远程巡航导弹的出现部分弥补了这一缺陷。这三种力量互相补充,均受到核国家的重视,但长期以来美国和苏联一直把洲际导弹作为主要运载工具。

    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始于50年代中期,美国和苏联装备了最早的洲际导弹,主要有美国的宇宙神和大力神Ⅰ型、苏联的SS-6型,特点是由地面发射架发射,命中精度低。第二个阶段开始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主要技术特点是:由地面发射改为在地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世界当代军事史简介 >世界当代军事史目录 > 3.战略核武器及其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