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龙源口大捷与红军的建设
整地记载了“十六字诀”和其他游击战术。信中说:“我们三年来从斗争中所得的战术,真是和古今中外的战术都不同。用我们的战术,群众斗争的发动是一天比一天广大的,任何强大的敌人是奈何我们不得的。我们的战术就是游击的战术。大要说来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踪,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很短的时间,很好的方法,发动很大的群众。’这种战术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三年以来,都是用的这种战术。”
许多参加井冈山斗争的党和红军的领导人,都认为“十六字诀”是毛泽东概括的。朱德在1962年6月说:“关于游击战术以至整个战略问题,还是后来由毛主席系统、完善地解决的。”彭德怀1937年说:“毛泽东同志曾经发明了一个有名的十六字的游击战术原则,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陈毅1939年说:红军游击战争,其战术特点包括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毛泽东的十六字诀内,又可包括在黄公略的‘化零为整,化整为零’的两个战术口号之内。”
当年参加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张宗逊、萧克、何长工等,都回忆认为“十六字诀”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提出和概括的。在此不一一赘引。
除“十六字诀”外,红军还创造了一套游击战术。
随着游击战争的深入与扩大,红四军的游击战术也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些丰富、具体的游击战术,有力地指导了当时的游击战争,使得根据地一天一天地扩大。
红四军的一套游击战术,除前已引述的毛泽东的《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中有记载外,杨克敏1929年2月25日《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记载得也较为详细:“红军的战略是:每次作战必须尽量使群众参加,实行有广大群众参加的群众战;敌强于我,避免强战,敌弱于我,设法歼灭;作战要有政治意义和群众基础,反对军事的投机主义;作战是科学的、艺术的,反对盲目的军事冒险主义;下一与群众共生死的斗争决心,反对逃跑的失败主义;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溃我进,行动敏捷,出没无常,采用游击的方法以困敌人;红军兵力主集中,赤卫队则以分散为宜。”
陈毅在1929年9月1日的《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记载更为详尽,共记录了红四军的14条游击战术。当然,其中亦包含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到赣南闽西后半年多来游击战术的新发展。兹引录于下:
(1)关于行军的:在前卫之前四五里或前卫之后四五里,均须派遣便衣持短枪侦探以防敌人意外袭击或无益之冲突。
(2)关于驻军的:每月对付敌人方面必须遣一连或一排以上之武装游击队作三十里左右之侦探,及宣传工作,若发现敌人,该队一面抵抗,一面飞报,使我军能准备应付或撤退,不致打不必要的仗。
(3)红军不攻坚。若土豪跑到炮楼里去了,或敌人闭城固守,或据险抵抗,红军绝不去攻击他。因为:a.攻坚费时日。b.攻坚我之损失必数倍于敌。c.在游击中我军炮兵是不健全的。d.若轻易攻坚,一个时期急切难下,四面的敌人很易从四面包围拢来。关于此点指挥官务要有决心,不要轻易凭气愤去乱干一下。
(4)打圈子脱离敌人包围与穷追。大敌前来,我不能与之作战,则利用打圈子的办法,向没有敌人的地方跑,我军须要走得路使敌赶不上,同时经过的地方要有群众及党的组织,才有人担负前后侦探工作,不致受敌前后夹击。
(5)在没有党及群众组织的地方,不轻易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