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①,头项强痛②而恶寒③。

    【注释】

    ①脉浮:脉象浅表,轻手按之即得,犹如木浮水面。

    ②头项强痛:头痛项强。项是颈的后部;强,去声,强直不柔和貌。

    ③恶寒:恶,去声,厌恶、嫌憎的意思,恶寒即厌恶寒冷。

    【译文】

    太阳病的症候,是以脉象涪头痛、项部拘急不舒、畏寒为基本特征。

    【评析】

    本条是太阳病的辨证提纲。

    太阳病就是太阳经脉受玻脉浮,为外邪袭表,卫气向外抗邪在脉象方面的反应,提示病位在表。头项强痛,指头痛连及项部牵强疼痛,由于太阳经脉上额交巅还出别下项,太阳受邪,经脉阻遏不利,所以头项强痛。头为诸阳之会,少阳并阳明病也会出现头痛,但是没有项强,这可从疼痛的部位上来作出鉴别。恶寒即厌恶寒冷,因卫阳被外邪所遏,所以感觉厌恶寒冷。恶寒俗称怕冷,大多释恶为怕,实际厌恶与惧怕的含义有别,是不能等同的。恶寒应包括恶风在内,恶寒者必然恶风,恶风是当风始恶,不当风则无感觉,所以恶寒与恶风,只是程度的轻重罢了。恶寒是太阳表症必见的症状,而且贯穿在太阳病的始终,因此,前人有“有一分恶寒未罢,即有一分表邪未颈的说法。但也不是绝对的,还应辨证地看待。太阳病恶寒,往往与发热并见,本条未提发热,因为卫阳被郁,尚未伸展,可以暂时不见发热,卫阳伸展之后,必然伴有发热。恶寒与发热相较,恶寒尤为紧要,所以强调恶寒而未提发热。

    【原文】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①者,名为中风②。

    【注释】

    ①脉缓:王太仆说:“缓者,缓纵之状,非动而迟缓也。”就是和缓的意思。

    ②中风:伤风。与猝然晕倒、口眼斜、肢体不遂的中风不同。

    【译文】

    太阳病,见到发热,自汗出,厌恶风吹,脉象浮缓的,就叫做中风。

    【评析】

    本条讲太阳中风症的主症、主脉。

    【原文】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①者,名为伤寒②。

    【注释】

    ①脉阴阳俱紧:阴阳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指脉的尺寸,脉尺寸俱紧;二是认为指脉的沉浮,脉浮沉俱紧。两说都有理,但从表症脉必浮来看,应是浮紧,那么,则以尺寸俱紧更符合实际。参考麻黄汤禁例有尺中脉迟、尺中脉微禁用,也可资佐证。“紧”指脉的紧张状态,与弦脉相似而如转索有力。

    ②伤寒:太阳病无汗脉紧,象征寒性凝敛,故名为伤寒。此属狭义伤寒,不是泛指外感热病的广义伤寒。

    【译文】

    太阳病,已经发热,或者尚未发热,畏冷,头痛,项部拘急不舒,身体疼痛,呕逆,无汗,寸、关、尺三部脉象皆浮紧的,即为伤寒。

    【评析】

    本条讲太阳伤寒症的主症、主脉。

    本条在太阳病提纲症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伤寒症的主要脉症。不论已发热,或尚未发热,因风寒等外邪袭表,卫阳被郁,病初起就必然发生恶寒。未发热不等于始终无热,只是因卫阳郁闭较甚,未能及时向外抗邪,而暂未发热,当卫阳郁闭到一定程度,发热自会表现出来。发热的迟速,固然与感邪的性质有关,而体质因素尤为重要,不应专责之于邪气。卫阳郁闭则营阴亦必郁滞,经气运行不畅,则身体疼痛;胃气被外寒所束,不能顺其下降之性,则上逆作呕;皮毛闭塞,肌肤敛束,则脉象浮紧。

    【原文】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目录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